-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
keren.dreamweaver@163.com
2012年 江苏高考 数学解题《应试笔记》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培优提高
---高分策略
■李晓峰
2011年9月/第九稿
从这份应试笔记中,你能收获些什么——
一纸整理完备的应试笔记菁华?……NO
一贴应试无忧的灵丹妙药?……NO
一场能助你数学获得丰收游戏?……NO
喜欢并爱上数学,通过突破数学难点,获得开拓自我的勇气和力量?……YES!
《应试笔记》目录
考点梳理篇------考点串联知识点
一、填空题部分
从常考题中总结出一般的模型结论,进而上升为解题理论,用于指导常规解题。本部分只是对填空题常考的和易考的角度建立梳理架构。分abcd四个板块,由江苏地区高考试题出题先后,并结合考纲考点,梳理出主干和网络。并针对“我”的实际有所侧重的梳理整理。其实,并不完全按照考纲梳理知识点,很大程度上按照试题常考的。很多我的强项和仍未不需要整理的,但考纲要求的东东,统统跳过,请给位自己情况添加或删减。
A、1~4,送分题,做到不失一题
改编自课本上比较容易的试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答出;
B、5~9,中档题,易丢分,防漏/多解
改编自课本或资料上中等难度的试题,大部分学生能够答出;
C、10~12,思维拓展题,稍有难度,要在方法切入上着力
D、13~14,把关题,考点灵活/题型新颖/方法隐蔽
属原创题,难度比较大,一般学生很难答出;
二、解答题部分(制作中……)
江苏的高考数学试题题型和难易度明显不同与其他省市,虽然每年都在变,可是变的仅仅都是些外表,模型和方法都还不变。因此,我提倡模型解题,但我认为并不像某些资料上传的神乎其神的,用了通用模型解题就能一统江湖。最最重要的还是牢固的基础和扎实的解题能力。于是就有了下面我整理的,关于基础和能力的解读!
15三角基础题 16立体几何 17实际应用题 18解析几何综合题
19数列综合题 20函数综合题
三、必考+选考部分(理科……)
第二卷是不,只要突破了“一”。只要30分。因此,千万
难点突破篇-------小专题突破薄弱环节
1、隐藏在三次函数中的秘密
2、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
3、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九种方法
4、“单调性”弥补了“基本不等式”的漏洞
5、抽象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单调性
6、图角变换
7、中学阶段定义与模型解题的展想
8、
培优提高篇-------眼界决定境界!
穿插在其他三个板块内部,没有单独集中梳理。内容很多分布在各处,主要体现在解题思想方法深化、知识有机拓展上!都是在基础的地方生发,算不算是高深莫测内容!
高分策略篇-------考前优化辅导
1、知识网络图表;2、答题规范;3、考前回归课本辅导;4、名校资料包
数学,你是我羞涩的梦……
第九次修订感言:
又快一年高考时,同学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针对近年江苏高考数学考情,笔者尝试将答卷过程常用技巧定理,作适当拔高与拓容,对常见难点在原因上加以突破和整合,并对易误点在细节上加以提点和梳理.内容如下,供高三师生备考参考。
“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解题过程是灵活运用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智慧地化解问题的过程.平日,我们强调基础固然没错,但想要考出出色成绩,仅停留在重视基础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更为丰富的“内容”来填充.《难点突破与培优提高》(俗称“应试笔记”)虽为一次大胆拓容,但其生发之源仍然是“基础”!
相信同学们以这些高级的“基础”垫底,取得出色的分数将更为容易!所谓“眼界决定境界”就是这个道理!
数学这棵大树,不仅仅要有主干作为支撑,还要有那些枝枝叶叶才丰满,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活的循环系统。知识是死的,而运用知识灵活处理问题才是真理。
关于修订的目的
起初仅仅是为了作自我的知识梳理,以便更好高考应试,更好的参加高考复读。
这份应试宝典,来源于三年的厚厚的数学笔记,以及N本复习参考书,更多的是九年的自己的数学真实解题体验。在这份资料的篇章编排上,采用了以高考试题设题先后,结合考点、知识点、易误点等为结构。从解题过程的常考、易误等细节对知识点、考点加以梳理。
一点一滴的漫长积累、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修订,就得到了如今的第九搞。在总结过程中,自我的知识得到了重新扫描,能力也在不断突破、提升,顿觉受益匪浅!已经是第九次修订了,内心藏着无法言说的苦与乐。希望我的总结,能够引发方家的一些思考!
《应试笔记》欢迎大家的转载和挑错,转载时务必保留本文稿的完整性,尊重本人劳动!书稿虽历经无数次修订,但仍有错漏之处,如发现问题,还请不吝指正,谢谢!keren.dreamweaver@163.com。
一些认知:
重新阐释一些关于数学做题上的错误认识,并补充其成立的充要条件:
1、只有先提出问题,方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