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过境线B标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编制说明 一、编制原则 严格按照青海省西宁南北过境公路项目工程B合同段(K0+795.38~K1+385.20)施工招标文件(编号:DL200309-0022B)的规定和设计图纸、市政道路工程、市政排水管渠工程、市政桥梁工程及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气候等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在西宁的施工力量和管理模式,本着高速、优质的原则编制。 二、指导思想 (1)遵循“项目法”原则通过对劳动力、资金、机械、材料、施工方案的合理组织和安排,实现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的最佳组合完成工程任务。 (2)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统筹管理、合理安排,以质量创信誉,工期树形象,安全作保证,管理创效益。 三、编制依据 (1)西宁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西宁市建设工程招标中心2003年10月12日共同下发的《青海省西宁南北过境公路项目工程B合同段(K0+795.38~K1+385.20)施工招标文件》(编号:DL200309-0022B)、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通用图纸。 (2)《西宁南北过境公路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招标答疑会议纪要。 (4)补充说明。 (5)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等具体情况。 (6)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建设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8)建设部《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9)建设部《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10)其它相关的国家现行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我公司的机械设备、人力、施工技术力量和工程管理水平。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述 1、总体概述 西宁南北过境公路是西宁市“一环四横十一纵”城市路网中较为重要的一条南北城市主干道。北连已建成的湟水河大桥、南接正在建设中的西塔高速路,是西宁市南北的几条高等级公路的连接线,同时也加强了市区主干道路与省级高速路的联系。西宁南北过境公路全线以高架形式建设,路线全长3.274公里,分三个子项:同仁路段高架桥(含地面道路拓宽改造)、南绕城快速路互通式立交、海南路段高架。本合同段为B合同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南绕城立交北起点以北290.50m~南绕城立交北起点以南299.32米处的高架桥、排水、E匝道、F匝道及施工范围K0+795.38~K1+300,长度为504.62米的地面道路。 2、地形地貌 拟建南绕城快速路立交桥位于湟水河II级阶地后缘与南川河II级阶地后缘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地形平坦宽阔,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端高东部低的特点,东西向高程2265.74m~2272.24m,南北向高程2265.57m~2271.80m。 3、地层岩性 西宁盆地为中一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自第三纪以来,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红色碎屑岩系。拟建桥址区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黄土状土、粉砂、卵石及泥岩,地层岩性特征如下: (1)杂填土(Q4me):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为建筑垃圾和人工弃土,局部为素填土,分布厚度0.4~8.6m不等。 (2)黄土状土(Q4al-pl):土黄色、褐黄色、褐红色,稍密—密实、稍湿—很湿,孔隙较发育,天然含水量6.10—37.0%,平均值18.47%,饱和度23.75—104.52%,平均值75.94%,天燃孔隙比0.461—1.142,液限19.20—43.50%,塑限11.70—31.30%,压缩系数a1-2=0.07—0.64Mpa-1, 压缩模量E1-2=3.18—22.75Mpa, 湿陷系数0.00—0.064,自重湿陷系数0.00—0.019。顶面埋深0.00—4.7m,分布层厚1.7—7.0m。 (3)卵石(Q4al-pl):青灰色、灰白色,中密,粒径一般15—95mm,其中200mm的漂石含量约占10—15%, 20—200mm者约占40—50%, 2—20mm者约占15—20%,余为中粗砂及泥质,砾卵石磨圆度较好,分选差,主要成份为石英岩、砂岩、花岗岩及其它变质岩,局部地段夹有粉细砂及粉质粘土层。该层分布均匀、稳定。顶面埋深4.6—9.4m,分层厚度16.50—23.0m,层间主要夹层有: (3-1)粉砂(Q3-4al-pl):灰黄、锈黄,褐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砂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含泥质约10—15%,以粉砂为主,含少量砾石。在卵石层中部呈不连续的透镜体分布,分布厚度0.8—1.9m。 (3-2)中粗砂(Q4al-p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中密,砂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及岩屑组成,以粗砂为主,含砾约15—20%,分布层厚度0.8—1.7m。 (3-3)粉质粘土(Q4al-pl):灰黄、灰绿色,褐黄色,稍湿,可塑—硬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