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_42_古代军事科技.pdf
军事科技系列
古代军事科技
近距离兵器
1.刀
刀是古代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
刃薄,适于劈砍。
若论年龄,刀可算是剑的老大哥。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用石头、
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他们选用的石头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
有燧石和水晶石。用这些石料打制成的石刀质坚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
其次是用蚌壳和兽骨磨制的蚌刀、骨刀,这类刀轻便锋利,适于砍削器物。
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早在黄
帝时代就有一种用玉石制成的刀,刀身十分精致,并刻有花纹图案,专门用
作仪仗饰物。最早的铜刀脱胎于石刀,形状很小。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
兵器便是铜刀,它的有4000多年的历史,可谓青铜兵器的始祖。商代的青铜
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
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大刀,柄短刀长,有厚
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所以又叫 “环柄刀”。曾在
北京昌平县白浮西周木椁墓中出土两把青铜刀,一把刀身长41厘米,刀背微
弓;另一把长24厘米,类似冰刀形。那时的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
砍时容易折断。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
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秦汉时期,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
作工艺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长,并且已有专门的战刀和佩刀之分。佩刀
讲究式样别致,镶饰美观;战刀则注重质地坚韧,作工精良。在当时诸国战
争中,兵车已渐渐退出战场,取而代之的骑兵队成为作战主力,驰骋千里疆
场。因此单纯的刺兵器不足以发挥效力,擅长劈砍挥杀的钢刀的制作质量要
求越来越高。三国时刘备令工匠造刀5000把;孙权则命造刀1000f把;司马
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这些刀显然是用来装备军队的,那时刀已当之
无愧地成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 “环首刀”,这种刀直背直刃,
刀背较厚,刀柄呈扁圆环状,长度一米左右,便于在骑战中抽杀劈砍是一种
实战性较强的短兵器,在战场上的厮杀格斗中,许多将领往往长矛短刀并用,
远刺近劈,威力无比。西汉时大将李广之子李敢便是 “左持长槊,右执短刀,
跃马陷战”,大显身手。三国时南蛮首领孟获的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飞刀,百
发百中。她曾手提八尺长标,背插五口飞刀,重伤张嶷,活捉马忠。
钢刀不仅在战场上名声显赫,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
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
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明文规定,谁也不准许逾越。这种佩带用刀,
从外形上要求精致美观,刀身通体雕错花纹,刀环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兽图案。
例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生前的佩刀,全长105厘米,刀身饰有线条流畅的错
金涡纹和流云图案。工艺之精细,装饰之华丽,令人叹为观止。两汉三国时,
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几近嗜好,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
年甚至十几年功夫,炼制宝刀。那时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师,据说他造刀 “受
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所
制的阮家刀 “截轻微无丝发之际,斫坚刚无变动之异”,堪称稀世宝刀。还
有蜀国的蒲元,他运用当时的先进淬火技术造刀,具有独到之处。曾受诸葛
亮之命,在斜谷造钢刀 3000把,锋利无比,被称为 “神刀”。在这些高师
名匠手下确实出现过一批堪称稀世珍品的宝刀,如曹操有五把百辟宝刀,刀
身分别镌刻龙、虎、熊、马、雀型花纹图案作为标志,曹操自己留用两把,
其余三把分别赠给曹丕、曹植和饶阳侯。曹植为此作 《宝刀赋》,形容这宝
刀,陆斩犀革,水断龙舟,轻击浮截,刃不纤三把,取名曰 “百炼”、“青
犊”、 “漏景”,从这富有诗意韵味的名字中,足以看出孙权何等珍爱这三
把宝刀!平时,他总是随身佩带宝刀,常常爱不释手,并供朋友们观赏。
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 “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
利。唐代的刀有仪刀、鄣刀、横刀三种。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
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用刀;横刀是专门装备军队的战刀。唐代制刀不仅注意保
持汉民族传统的制作技艺,而且随着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
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制刀技艺,促使战刀的制作更趋于实用。明代军队
使用最多的是 “腰刀”。腰刀的刀体狭长,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吸收了倭
刀的长处,使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明朝著名将领、抗倭英雄戚继光非常重
视腰刀的制作,在其军事著作 《练兵实纪》中对腰刀制作方法有着详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物流园业务模式及信息平台124314143.pdf
- 上海浦东宣传部长陈高宏-深圳30年给浦东的启示.pdf
- 上海版牛津英语5B单词_印.doc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4年考博专业课试题-骨科学.pdf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考博专业课试题-骨科学.pdf
- 上海自贸区的国际战略要义_金旼旼.pdf
-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香港上市发售书(2006年)中文版.pdf
- 上海高中物理公式笔记.doc
- 上海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方案(超级全面).doc
- 上火 病毒与中毒.doc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