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振义:为科学服务 为人民服务(走近院士⑤)
本报记者 王有佳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31日 19 版)
图为王振义院士正在探视病人。 王振义:1924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2011年1月14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开创了白血病和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首创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急性白血病缓解率达到95%,5年生存率上升至目前的92%。1994年,他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
此外,他还获得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塞曼”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等。
王振义院士很准时。约好9点开始采访,8点55分,87岁的他已经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教楼的会议室里。
“我每天上午都在这里,每周四查房时由学生对我提问,下午带着‘作业’回去‘做功课’,晚饭过后再出来散步半小时。基本上我都是这么过的。”精神矍铄的王振义,对于平淡的退休生活乐在其中:“我常常对别人讲,要每天看看自己的脚,也就是要‘知足’。”
13元一盒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前几天刚刚获得‘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称号,我觉得和其他获奖人比起来,我没有什么可让人感动的。他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而我,只是很幸运地找到了治病方法,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小小的成绩。”
王振义所说的“小小的成绩”,就是他在国际上首创的,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5年来,这种13元一盒、连续服用6盒就可缓解病情的药物,已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喜欢刨根问底又不服输的天性,促使王振义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探索。他常说,科学研究最忌讳的就是浮躁,清贫与寂寞常常是科学家最好的朋友。
1986年,王振义遇到一位5岁女孩小静,她得了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严重,家人已经绝望。相比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这种白血病发病急,恶化速度极快,很多病人从诊断到死亡不过一周。根据以往经验,白血病治疗基本采用化疗,在把白血病细胞杀死的同时,正常的细胞也会受到损害,且损伤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病很难根治。
当时,王振义正在进行全新的尝试。“何不用一种新思路治疗癌症?癌细胞侵害人体,能不能让它‘改邪归正’,将它诱导成正常细胞呢?”王振义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开始了全新研究。1985年,他开创的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在体外实验中获得成功。显微镜下,白血病癌细胞一个个“改邪归正”。
王振义说,小静是临床试验第一人。对于这个独创的全新概念,王振义受到极大的压力。“我有勇气,我尊重科学。”事实证明,他创造了奇迹:7天后,小静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病情完全缓解。20年过去了,小静健康活泼,过着正常人一般的生活。从此,这种疗法开始在临床上全面使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超过了90%。
实践表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病例早期完全缓解率高达85%—90%,这种方法副反应少、不抑制造血、不引起出血、只要口服、价格低廉。目前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及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高达95%,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
“虽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白血病有20余种之多,几十年来,研究进展缓慢。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更多的病人在等我们。”在王振义看来,判断一位科学家成功与否,不能只看在杂志上发表了多少论文,不能只靠论文的影响因子,科学家要注重成果的原创性,更要注重在群众中的地位,用自己的医德为人民服务。
学习是延迟大脑退化、不得老年痴呆症的最好办法
“一个人的一生要过不同的关,我毕业后留校任教,当学科主任,然后又当过校长,做过科研。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作用,我退下来后也在思考,我还能做些什么?在管理上,我不能再插一手,这样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于是,我敦促自己多看些书,多增长知识。”王振义说。
对于保持年轻的秘诀,王振义笑着透露:“为了过好‘老年关’,我60岁时学英语,70岁时学电脑……学习,是我延迟大脑退化、不得老年痴呆症的最好办法。”
王振义能为许多重危病人救治带来生机和希望,源于他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创新的治疗思路。
“我们需要创新,但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我记得小时候也乱想过,但那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些医学上的创新就是在人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再多问一个为什么,没准就能发现新的理论。”王振义经常和学生们探讨学术问题,对学生的教导从来不是居高临下。“我在查房的时候,实习生喜欢听我的评论。很多疑难病症,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