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睡眠保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中医理论认为影响睡眠的内外因素复杂,包括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 失眠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其实证者,多因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其虚证者,多由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常见临床证型有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 老年人睡眠多表现为入眠时间延迟,容易早醒,熟睡和睡眠时间短,白天伴有头晕、疲乏、精力不足、情绪改变等表现。其正常睡眠和青壮年有以下区别。在睡眠和觉醒方式上,总体是早睡早起,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节律改变的缘故。 老年人入睡前的觉醒期有所延长,由青壮年期的5~15 min延长为10~25 min。 睡眠中的醒来次数增加。青壮年人在睡眠中可醒来1~2次,而老年人醒来的次数可超过5次。 老年人的睡眠程度浅,易唤醒,男性老人深睡眠的消失要较女性老人更早。 睡眠效率(睡眠中睡着时间占总卧床时间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青年人的睡眠效率一般达95%,而老年人约为80~85%。 老年人白天易打瞌睡。由于老年人深睡眠减少,睡眠中醒来次数增多,夜间睡着时间约为6 h,睡眠效率下降,致使精力恢复不佳,势必要以白天打瞌睡来弥补。老年人晚上睡眠特点是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觉醒增加和睡眠片断化,而白天出现以微睡为主要表现的打盹。 老年人可出现睡眠时相提前,即有早睡和早起的倾向,这可能与老年人核心体温节律的改变有关,因为老年人体温节律的变动幅度减少和时相提前。 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具有脏腑老化、气血亏虚及阴阳失衡的生理特点,是引起老年性失眠的主要原因。 中老年失眠病理机制的转归在于气血虚少,阴液不足,阴阳失调,阳不得入阴之故,以虚证为主。病因主要认为与情志不遂而肝郁化火,思虑劳倦而耗伤心脾,年老久病而肾精亏损,瘀血阻络而脏腑失和,饮食不节而痰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对睡眠养生的认识 睡眠起居对人体健康和养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千金方》中说:“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清代文人李渔曾言,“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肾,睡能坚骨强筋”。《养生三经》里也说:“安寝乃人生最乐。”4·2 睡眠养生的理论依据4·2·1 睡眠养生有利于阴阳平衡和心肾相交 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而达到对生命的涵养储备。 睡眠正则阴阳调,脑神安,气血畅,脏腑气血阴阳各司其职,气血运行于脏腑经脉之间各按其时且各守其序,人体形神乃得安康;睡眠紊乱则脑神不得安宁,神乱则气血失调,气血运行乖逆,必杂病丛生,病与不病全在期间。。 睡前神宜定,忌七情过极,读书思虑,亦不可剧烈运动。睡前应减慢呼吸节奏,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古琴曲,肖邦夜曲)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精神内守,这样入睡更快,睡眠也更沉。 睡眠养生的方法 顺时养生法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顺时养生法。顺应自然界四时不同季节气候变化,进行养生调摄,对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灵枢·本神》篇里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的睡眠规律应依四季交替做出相应调整,如睡眠时间和睡眠时头部朝向,借以适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 中医主张一年四季睡眠起居要与四时生长化收藏规律相应,如春夏两季宜早起晚睡,以每日睡眠5~7 h为宜;秋季宜早睡早起,以每日睡眠7~8 h为宜;冬季宜早睡晚起,以每日睡眠8~9 h为宜。 古人提倡睡眠养生应坚持子午觉,即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子午之时,也是经气“合阴”及“合阳”之时,此时睡眠有益养阴及养阳。午时是“合阳”之时,人体要小寐、“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子时,为昼夜之中阴气最重之时,此时安眠极易养阴,睡眠效果、睡眠质量都是最好的。 注重睡眠中的卧位与姿势 一般主张睡眠卧位头的朝向宜东西选向,根据四时季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采用不同的方位。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也有观点认为,因头为诸阳之会,而东方震位主春,能够升发万物之气,所以一年四季都要头向东卧。应注意的是,中医认为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若头朝北,恐北首而卧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 卧姿一般主张宜右侧卧,因为右侧卧首先可使心脏受压少,可减轻心脏负荷;其次,右侧卧时肝的位置相对最低,肝藏血最多,有利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代谢;再次,右侧卧时胃及十二指肠的出口均在下方,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 卧具选择宜忌 卧具包括床铺

文档评论(0)

繁花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