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县际经济差异及区域发展对策研究
杨 景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350007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协调、全面、可持续的新发展观,尤其是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发以来,福建省凭借先行一步的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02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省内经济差异逐渐扩大。李小建、乔家君研究认为同样的区域政策会在同
一省份的不同区位上产生不同的结果。县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活动最基本
的地域单元,因此以县域为单元,研究县际经济差异,对寻求积极有效措施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综合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采用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县际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
量,根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分别从经济实力、经济结构2个方面选取可获得的指标共12项
组成指标体系(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人、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地方财政收人、人均固定资产
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工业总产值、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实
际利用外资额、第三产业比重、经济结构、非农产业比重)。采用区域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Component
(Principal Analysis),它是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将众多的原始指标转化为几个有代
表意义的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以使原始指标更能集中表明研究对象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为避免
指标间信息的重叠,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所有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与各
主成分的加权求和作为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依据比较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
差异。
分(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综合指标),将各区域主成分的值与各权重加权求和即为各区域的评价值,
for
评价值越高,说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依据各区域的评价值,运用SPSSll.0windows
进行聚类分析.采用ward分类法,将全省县域划分为四种类型.由于第4种类型数量众多,占总数的
62%,且样本间差距又较显著,两者悬殊达3.2倍多,因此对第4种类型再进行聚类,将全省划分为
5种类型,即高度发达型、发达型、较发达型、一般型、欠发达型。根据聚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创立专题地图。
由图可见。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以下特征:(1)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
衡性。沿海地区以发达型和较发达型县域为主,具体是在闽东南即福州一莆田一泉州一厦门一漳州这
一沿海黄金地带,且成片集中分布;省界即福建与浙江、江西、广东的交界地带以一般型和欠发达型
县域为主,在这些交界地带上的县域,除武夷山、邵武属于较发达型以外,其余的都属于一般型和
欠发达型。(2)沿海地区内部有明显的南北差异。若以县域是否临海作为划分沿海与山区的标准,
145
以福州作为划分沿海南北的界限,在全省22个临海县域中,属于发达型的有13个,占沿海地区的
59%,且都分布在南部;属于一般型的有7个,占沿海地区的31.8%;属于欠发达型的有4个,占
沿海地区的18.2%,且都分布在北部。(3)交通是内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处在早期开通的
福州一龙岩、福州一厦门的铁路沿线的内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离,除古田属于欠发达型以外,其
他县域都在一般型以上。(4)大中城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县域。全省9个地级市市区中,
属于高度发达型的有2个,为高度发达型县域的全部;属于发达型的有4个,占发达型县域的44.4%;
属于较发达型的有2个,占较发达型县域的12.5%;属于一般型的有2个,占较发达型县域的12.5%;
属于一般型的有一个,仅占一般型县域的0.037%,而没有属于欠发达型的。
最后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人文因素的差异两方面探讨了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
决区域差异的对策即实施点轴开发模式,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政府和市
场的双层职能,实现区域间的协作;依据比较优势,协调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