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无底筒形陶器初步的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山文化无底筒形陶器初步研究 王惠德 加世纪70年代以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赤峰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属于红山文化 的大型墓葬和祭祀遗存,在这些遗址中,有一类器物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筒形陶器。 这类陶器明显区别于生活中的实用器具,既不是炊煮器,又不能做盛器,更不是建筑或 引排水的陶简,而是一种单纯的祭祀器物。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开始对 这类器物展开研究,从出士隋况、演化分期以及功能用途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许多 新的见解。本文根据筒形陶器的出土情况,对这类器物的功能进行分析,以期从微观的 角度认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含情况。 筒形陶器的考古发现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在发掘赤峰红山后遗址时,出土了筒形陶器, 但当时没有从陶器群中辨析出来,误认为是筒形罐【1】。1973年在辽宁阜新胡头沟发掘 红山文化墓葬时,发现了排列有序的11个彩陶筒形器。它们都叠压在石砌圆圈外侧东 部,成一排直立放置,筒口皆残,残El都覆盖1--3层薄石板,有的器内放河卵石一、 二块[2】。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的方形基址内,发现了数 量众多的泥质红陶筒形器口]。同年.在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第二探方的碎石 带.发现了彩陶筒形器的碎片及口沿[4,。1983~1985年在辽宁省凌源、建平县交界的 牛河梁2号积石冢发现彩陶筒形器的碎片。1号积石冢内外墙之间,发现大量红陶筒形 器碎片。在东西向的石墙内侧.发现一排红陶筒形器。在3号冢内石圈和中石圈里散布 着大量的红陶筒形器碎片幅J。 部叠压有一片人工铺砌的碎石层面,其间分布有多座形制特殊的彩陶筒形器墓。这批墓 葬的形制、结构基本相同,中心部位是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室,环绕墓穴摆放一圈彩 陶筒形器。筒形器相互紧贴,排列密集。清理时,筒口皆残,除少量筒底立置于原位 外,其余多破碎倾散,碎片呈环状分布,清晰可辨。这些墓葬均南北向排列,东西成 行,筒形器相互紧贴,排列密集。筒形器圈相切或相交,里外铺垫一层厚约0.15~ 0.25米的碎石层面,形成一个整体。这批摹位于4号冢南半部,其所在的层位叠压在4 号冢方形和圆形主体积石冢建筑之下,当属于该冢年代较早的一批墓葬【6】。 19鹤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牛河粱发掘清理了一处筒形器遗存,在2米×8米 的范围内放置踟~100件筒形器【7J。 1998、199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牛河粱第5地点进行了发掘,在中层遗存 中有一层碎石块堆积,石块之间散布有少量筒形器残片。在上层遗存中有3个积石冢建 筑单元,在直径19米的圆形冢体边框密集排列筒形器。在破坏较严重的方形冢体内有 大量的泥质筒形器残片【8】。 彻1年7月敖汉旗博物馆对四家子镇草帽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在石墙的外侧及部分封土的外表见成排的无底简形器,一部分有彩绘。这些筒形器摆放 于地表,多已风化,有的内壁上刻有“米”字形符号【9】。 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无底陶筒形器主要存在于红山文化晚期,出现在墓葬或祭祀 遗址中,还未见在同时期聚落遗存中出土的报告。依据出土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 况最为常见: 第一,在墓穴周围,相互贴紧摆放一圈彩陶筒形器,形成一个墓窀单元.几个墓 穴和周围的彩陶筒形器.相切或相交,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情况出现在牛河梁第2地点 4号积石冢南部和牛河梁第5地点上层圆形积石冢的边框上。 第二,无底筒形器在积石冢中,依石墙基成排立置。在牛河梁1号冢东西向石墙内 侧;胡头沟中心墓石砌围圄东外侧;敖汉草帽山积石冢石墙外侧,皆属于此类。 第三,最为常见的是成片状叠压在坛、冢积石底或夹杂在积石中问。在已发现的 红山文化晚期墓葬中,如胡头淘、牛河梁、草帽山等地都有这种情况,另外,在红山文 化石棺墓的填土中,也常见无底陶筒形器碎片。 第四,单纯的陶筒形器堆积,发现在牛河粱女神庙平台东坡的坑内,集中堆放了 多达80~100件这类器物。 第五j无底陶筒形器的出土,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女神庙北室出土了一件残 器;东山嘴遗址人骨架上,覆盖有筒形器残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山后遗址中也有筒 形器发现。 二筒形陶器的类型及特征 无底陶筒形器皆为泥质红陶,器表多彩绘纹饰,常见有平行宽带纹、勾连涡纹, 堑旦垂些丛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