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逆筑法施工超大地铁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研究--硕士论文.ppt

半逆筑法施工超大地铁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研究--硕士论文.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逆筑法施工超大地铁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研究--硕士论文.ppt

可以选择的施工方案 方案一:Ф800格构式空间组合支护桩 方案二:Ф1000桩+三层锚杆 方案三:Ф800桩+三层桁架体系 方案四:Ф800桩+中心岛法 方案五:Ф800桩+主体结构逆筑法 各方案比选 换乘厅施工过程的三维仿真分析 换乘厅施工过程的三维仿真分析 换乘厅施工过程的三维仿真分析 “增量法”原理 内力比较 同时采用同济启明星和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验算,结果见下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坑开挖部分的土体由于卸载的作用发生了隆起变形。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则发生了一定量的沉降。 六种土层,边界条件为:模型底部x、y、z三个方向的位移约束,其他面的外法向位移限制,上面为自由面。 (1)由于十号线地下三层为矩形,换乘厅部分为圆形放射状,开挖面的建立依靠FLAC直接建模存在困难。(2)桩、锚杆等结构单元位置的准确确定。(3)钢管混凝土柱的建立。(4)钻孔灌注桩模拟。 中部换乘厅直径80m,单层面积超过5000m2,地下二层部分深度18.6m,地下三层深度25.2m,为一超深大深基坑。 本工程可以选择的五种施工方案 弯矩包络图,最大弯矩值420KN.m 可以看出,十号线部位的楼板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这是由于十号线部分为地下三层,其余为地下二层。 所谓增量法计算,就是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对该阶段形成的结构体系施加相应的荷载增量,该增量荷载对该体系内各构件产生的内力与结构在以前各阶段中产生的内力叠加,作为构件在该施工阶段的内力,这样就能基本上真实地模拟结构施工的全过程。增量法可以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基坑从h1开挖至h2深度引起的荷载增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坑侧因开挖引起的静止土压力的减少,相当于在挖除土体的部位对体系反向施加这一减少值;第二部分为被挖除土体中弹性抗力的释放(包括水平向和切向弹性抗力),相当在开挖部位对体系反向施加这些弹性抗力。 最大位移16mm,满足一级基坑变形要求。 可以看到,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差异很小。 顶板浇筑现场 桩+连系梁,单列式,之字式,丁字式,三角形式,单拱和双拱式,格构式,基坑很深,不允许增加横撑和打设锚杆时采用,方案三比方案二造价高,方案四增加内环一排桩,方案五,底板存在高差,九号线地下二层底板与十号线楼板存在高差 * * 由于钢管柱和灌注桩下的条件不同,二者会有一定的差异沉降,从图中可以看出,楼板最内侧位置也即钢管混凝土柱位置发生了17.6mm的竖向位移(上浮),而围护桩位置发生了7.9mm竖向位移(上浮),二者差异沉降为9.7mm,结合北京地区盖挖逆作经验,差异沉降允许值为20mm,本工程的变形复合要求。 增量法计算简图 “增量法”计算结果 位移包络图 “增量法”计算结果 弯矩包络图 “增量法”计算结果 剪力包络图 373/350 523/460 14.6 理正深基坑 382/352 577/430 14 同济启明星 564/330 568/359 16 增量法 单桩最大剪力(+/-) (kN/m) 单桩最大弯矩(+/-) (kN·m) 最大位移 (mm) 计算方法 “增量法”、“同济启明星”、“理正深基坑”内力比较 内力分析结果 本文通过对逆作部分的二次结构及围护桩等结构的受力及位移等方面的计算,对综合换乘厅施工过程得出了以下结论: (1)本文建立的FLAC3D模型正确有效,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换乘 厅环形板带的的受力过程,可对设计关注的重点问题做定性分析。 (2)通过分析,桩上的最大内力不是发生在基坑已经开挖到底,而是 发生在开挖过程中,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基坑附近的地表出现了轻微的隆起,随着远离基坑,隆起量越来 越小。 (4)通过“增量法”及三维模型结果比较三维模型的桩弯矩最大值为, 比 二维小了24%,由于空间效应造成的这种差异是符合理论及实践经 验的。 (5)整个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满足受力、稳定性等要求。 本论文的工程意义 (1)基坑中间无支撑网盖,使得大型挖土机械可直接进入坑内进行大型 土方挖运,与其他内支撑相比,土方开挖的费用可减小一半,工期 缩短一半。 (2)提供了80%的作业空间,便于地下施工,材料的吊运不受限制,测 量放线实现开阔,有利于质量和安全管理。 (3)该体系将坑内的水平推力通过桁架和环梁转化为板内轴向均匀受压 ,变形性能优异,整体刚度好,做到安全可靠与施工方便相统一。 (4)结构工程量小,基本无废弃工程,支护总造价大幅降低。 (5)特别适合大粒径卵石地层等侧向土压力不大且不可打设锚索的基坑 工程。

文档评论(0)

ypw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