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大学生的内隐攻击实验研究及其与外显攻击的关系.pdf
2013年9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Sep.2013
of Normal
第28卷第3期 Journal V01.28No.3
Shando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大学生的内隐攻击实验研究及其与外显攻击的关系
吕晓勇 曹 丛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50014,济南)
摘要个体攻击的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是攻击的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基础问题,但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个体的外显攻击.对内
隐攻击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本研究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发生特点,包括攻击的性别差异及
类型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关系.以1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任务分离范式中的偏好测验测评被试的
内隐攻击,采用自我报告的攻击问卷测评被试的外显攻击.1)在外显攻击上,男性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女性,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的
性别差异不显著;个体言语攻击显著高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内隐攻击任务上,相对
于攻击词,被试更加偏好中性词.3)内隐攻击的性别差异与类型差异均不显著.4)大学生的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之问不存在显著
关联.结论: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存在性别差异与类型差异,两类攻击间无显著相关,支持内隐一外显结构分离论.
关键词内隐攻击;外显攻击;性别差异;偏好测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4748.2013.03.021
l 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攻击与暴力问题日趋严重,攻击已成为“全世界一个主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施方式,可以将攻击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三种类型.其中,身体攻击是指直接以身体动作实施的攻击,如打人、
踢人、抢夺物品、破环财物等;言语攻击是指直接通过言语实施的攻击,如骂人、叫取外号等;关系攻击是指利用人际关系网络
者将社会认知分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后,内隐社会认知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Chen与杨治良(1996)率先借鉴内隐记忆的
研究范式,研究了被试对攻击信息和被攻击信息的内隐偏好,结果发现被试在无意识条件下更加偏好攻击信息,表明攻击具
有内隐性.随后,研究者开始利用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研究内隐攻击,一致发现在无意识条件下被试表现出对攻击信息的偏
杨治良,2001;戴春林等,2005).对于内隐攻击不同类型间的性别差异,研究较少,结论也不一致.如,朱婵媚、宫火良与郑希
IAT测验,以成年人为被试,发现男性与身体攻击联系更紧密;女性与言语攻击联系更紧密.这两项研究选取的被试年龄段不
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并且仅考察了内隐身体攻击和内隐言语攻击,并没有对内隐关系攻击的性别
差异进行考察.对比内隐攻击,有关外显攻击性别差异的研究较多,而且外显攻击的性别差异表现和内隐攻击有很大不同.目
前,一致认为男性外显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这种性别差异在儿童小学阶段就已表现出来.对于身体攻击而言,研究一致发
et et
a1.,2006),但也有研究表明女孩并不比男孩有更多的关系攻击(Hart
1995;Hawley,2003;OstrovKeating,2004;Crick
et
a1.,1998;McEvoya1.,2003).近来又有研究者指出,不同文化中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表现不同,但是即使在相同的文化
无论内隐攻击还是外显攻击,不同攻击类型的性别差异仍存在争议,而且目前的研究均未涉及内隐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因
收稿日期:2013—04—03
86
万方数据
第3期 吕晓勇,等:大学生的内隐攻击实验研究及其与外显攻击的关系 第28卷
此,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