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专题三 第12课 拿来主义(苏教版必修3).ppt

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专题三 第12课 拿来主义(苏教版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占有”“挑选”的方法: 喻体事物 鱼翅 鸦片 烟枪和 烟灯 姨太太 做法 ① ④ ⑦ ⑩ 本体事物 ② ⑤ ⑧ ? 态度 ③ ⑥ ⑨ ? 吃掉 送药房供 治病 留一点, 毁大部 散去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 吸收(使用) 趋利避害(使 用) 作为史料、 反面教材(存放) 剔除(毁灭) 6.第8、9段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除了比喻论证,还有什么论证方法? [对应考点:分析论证方法] 提示: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本文论证的重点是“拿来主义”,但前半部分却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是为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写作思路] 提示: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提出“闭关主义”和 “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错误做法,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也就顺理成章地立住了,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二是“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 义”的观点更加突出。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个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 “废物”来比喻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使用”“存放”“毁灭”来说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三种情况,都十分贴切。 2.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 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提出“闭关主 义”,接着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便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作者先破后立,相得益彰。“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就越充分。因此,从揭露批判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显得水到渠成,理论更鲜明有力。 如何使用破立结合论证法 破和立是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破就是驳论,立就是立论。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论的途径有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这两种论证方式在议论文中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交错使用的。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以充分申述正面论点。正所谓“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采用这样的论证方法才更有力量,才能论述得更彻底。 写这种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本所立论点的对立面 以立论为主的立论、驳论相结合的议论文要用适当的篇幅驳斥错误观点,驳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要是错误的,又要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如“论冒尖”这个题目,如果确立“要敢于冒尖,敢为天下先,做新时代的先锋”这样的论点,就可驳“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 “不为最先”“中游保险,上游冒险”之类的错误观点。因为这些观点都是所确立的论点的对立面。如果不能理解驳论部分与文中所立论点的关系,单从形式上考虑,为驳而驳,驳斥的论点虽然是错误的,但不是文中所立论点的对立面,那就弄巧成拙,使得文章破立脱节,结构松散,论证无力。 2.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密 文中立、驳两部分内容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密,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钉子精神赞》一文先立后破,在充分论证了“我们在学习上也应提倡钉子的挤和钻的精神”这一论点后,用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然而”过渡,很自然地转入批驳“我有时间,不用挤”“我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