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二语文选修 《过大孤山小孤山》vb.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孤山山周里许,高达一百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 ◆ 具体研读: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 阅读第二自然段 ◇ 明确: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虽无风,亦浪涌。 此处引用诗文典故,①与本段首句“二山东西相望”照应,②诗文与胜景相互映衬,引发读者对景致美妙的联想,更为引人入胜。 ③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加其文化底蕴。 问题4: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 具体研读: ◇ 阅读第三自然段 ◇ 问题5:本段突出了大孤山的什么形象特点? 明确: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问题6:第3段在写法上与第2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课后赏析的z4,感悟借鉴游记的写法。 译文第三段: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长江的西路。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岸上赤而璧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第一段:写烽火矶所见。 第二段:写从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重点写小孤山、澎浪矶。 第三段:第二天从彭蠡口至盆浦口沿途所见的大孤山的景象。 本文的行文思路 阅读全文,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烽火矶: 小孤山: 澎浪矶: 沙夹所见: 大孤山: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峭石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 装屏风。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 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虽无风,亦浪涌。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烽火矶: 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小孤山: 大孤山: 运用色彩词语、点面结合,比喻修辞、精笔描摹。? 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对比、想象描摹 景点众多,作者怎样描绘不使其孤立? 各景点均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以游踪(移步换景)为线索,文中多次写到江流与船行,为分散的景点贯以线索——完整优美的长江山水图。 诗文传说的引用、郡县沿革和地形防戍等说明在文中有何作用? 此处引用诗文典故, ① 与本段首句“二山东西相望”照应, ② 诗文与胜景相互映衬,引发读者对景致美妙的联想,更为引人入胜。 ③ 丰富作品内容 ,增加其文化底蕴。 课后赏析的z4,感悟借鉴游记的写法。 ◆ 拓展: 阅读课后苏轼的词。感悟诗文在创造形象上的区别。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 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客舟何处来? 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 船低昂。峨峨两烟髻,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 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凌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