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以武汉某理工科高校为例【荐】.docVIP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以武汉某理工科高校为例【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以武汉某理工科高校为例【荐】.doc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以武汉某理工科高校为例 摘要:本文分析和反思了当前新生适应性教育在定位、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不足。以武汉某理工科高校为例,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对新生适应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新生适应性总体水平一般,存在生活、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新生适应性情况在性别、家庭经济条件、专业兴趣情况、大学生涯规划情况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弊端,根据新生适应性情况特征,进一步明确教育人员职责,谋划各阶段工作重点,细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探索了基于过程精细化理念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模式。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精细化;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时段。大学新生离开熟悉的家乡步入大学,处于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的过渡期、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要经历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管理上自治、思想上自我教育、目标上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适应事件[1],各方面的重大转变往往使他们感到不适应。 新生适应性教育,正是针对这一现象,以帮助新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与大学生活达成协调并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而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教育活动[2]。其成效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也将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各大高校都对新生开展适应性教育,然而常规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许多不足,造成众多大学生仍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在后期暴露出严重问题。 与此同时,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精细化理念,因其深入契合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要[3],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倡导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精确的把握,坚持覆盖每一个过程、规范每一个环节、细化每一个步骤、服务每一个学生,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精、做细、做实”。[4,5] 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理念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其应用于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探索更科学 、有效的工作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新生适应性教育现状研判 从目前各大高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成效上不难看出,新生适应性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定位存在偏差 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专题性内容[6],它肩负着引导新生尽快完成身份转换,完成自我适应和超越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开端和坚实基础。 而目前部分高校忽视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入学教育的从属内容,或简单等同于入学教育,这一定位偏差,导致适应性教育工作被淡化和忽视。 (二)时间安排仓促 据研究表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可划分为新鲜期、疲软期和成长期(分别为新生入学后的1-3个月、4-8个月、9-12个月)三个时期[7],时间跨度长达一年,因此,应保证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持续性。 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仅集中于开学后的1至2周,时间的限制直接导致了教育内容的缩水和教育方式的简化。学生初入大学,许多问题还没有暴露,无法短时间内接收这种疾风骤雨式的教育,而等到切实面对适应性问题时,适应性教育早已结束,教育效果难以保障[8]。 (三)内容缺乏系统性 当前许多高校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形式化,缺乏时代气息,脱离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对教育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体会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更难以将教育思想转化为行为。二是缺乏层次性,忽视新生适应性的阶段特征,不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盲目的开展适应性教育,影响教育效果[9]。三是缺乏针对性,多数高校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主要采取集中教育,过分强调共性,而忽略了大学新生的差异性。 (四)方法途径单一 面对“95”后的新时代大学生,传统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方法和途径已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一是方式单板,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而传统的适应性教育采用以说教为主的“单向灌输”方式,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书本前死记硬背,使得适应性教育内容缩水为枯燥无味的行为教条,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影响了教育实效性。二是教育力量薄弱,传统的适应性教育通常仅由学生工作队伍负责开展,而忽略了凝聚与整合高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学生自身、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10]。 二、新生适应性调研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调研以进入大学3个月的武汉某理工科大学自动化学院2013全日制本科生为调研对象,通过以不记名、自填式问卷普查为主,代表座谈、抽样访谈和专题问卷调查为辅的方式收集资料。

文档评论(0)

ypw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