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荷塘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测试.doc
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荷塘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测试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A D C A A B D A D B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D D B C B A C C C B
二、材料辨析题
26、答案要点:
(1)认为农、工、商、虞是百姓的衣食之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重视工商业的作用。
(2)重农抑商。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当时需要发展农业,巩固封建经济的基础。
(3)清朝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27、答案要点: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经营商业活动;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
(3)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投资田产。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8、答案要点:
(1)三类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2)背景:
外资企业——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门洞开,列强开始在中国沿海投资建厂
洋务企业——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洋务派要“自强”、“求富”
民族工业——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影响下
(3)影响:
外资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械设备;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洋务企业——未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9、答案要点:
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线索:
(1)1840年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
(2)19世纪六十年代起,洋务派为“自强”兴办了军事工业,进而为“求富”又兴办了民用工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
(3)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同时,为扩大税收来源,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原因:
(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
(2)北洋政府的鼓励;
(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4)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
(5)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6)上述因素刺激了中国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30、答案要点:
表现:
(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介绍了30多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双季稻的推广,玉米、番薯的引进,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标志着农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主导地位;
(3)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广泛使用,商业发过。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
(4)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实施,取消了人头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国力日益强盛。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新现象: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结果:发展缓慢,没有取代传统的农耕经济。
原因:
(1)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禁海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2)统治阶级以“天朝大国”自居,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3)统治阶级打击工商业,鄙视科学技术,厉行文化专制,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
(4)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为开拓市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影响:
造成了中国近代的封闭落后,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31、答案要点:
(1)因为中国盛产蚕丝,中国人能用丝织成十分精美漂亮的物品,西方人十分喜爱,视为珍宝。于是,就把中国称为“丝绸之国”
(2)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以后,形成了丝织业中心城市如临 ,并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美誉;西汉时期提花机进一步完善、定型,唐代出现缂丝技艺,在宋代风行开来;宋末元初,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到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