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论重建及推广.doc

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论重建及推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论重建及推广.doc

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论重建及推广 李光辉,王光明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00387) 电子邮箱:535919767@,电话 对于一般数列的求和,主要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有时也转化为已知求和公式的其它数列,对于非等差、非等比的数列求和,常用的方法有错位相减、裂项相消、倒序相加、拆项分组及构造数列等方法。本文主要探讨错位相减法在高中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1 错位相减法在教科书中的引入 将数列的前项和的两边同时乘以非零常数,变为,然后将两式相减消去若干项而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这是在推导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1] 这种方法有很强的技巧性,教材中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只是一带而过,从阐述问题到给出等比数列前项和总共不过十余行。且不论教师怎么处理这一问题,单就学生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学生如果不仔细钻研这个问题的话,在这一部分都会遇到认知上的困难。问题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可能会问问为什么,多数学生可能就得过且过了,“反正都是书本上的,记住就行了”。有了这种心理,就很难从本质上把握数列这一个重要的知识。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本上的证明过程: 一般的,对于等比数列 , 它的前项和是。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上式可写成 。 ① 我们发现,如果用公比乘①的两边,可得 。 ② ①,②的右边有很多相同的项。用①的两边分别减去②的两边,就可以消去这些相同的项,得 。 当时,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为 。 上述证明的关键步骤在于能否得到②式,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学生,让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公比。这样处理虽然便于教学的进行,但是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最没有说服力的,显得很突兀,也容易给学生造成很多疑问。为什么要乘以一个数而不是减去一个数呢?为什么要乘以公比而不是除以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学生在以后的数列学习中很可能就会失去兴趣,进而造成一些列不良的后果。 2 错位相减法的方法论重建 上述证明过程,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为整体代入消去的方法。从①式到②式,形式上仅相差一个,但是在意识层次上却是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如果能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入手进行讲解,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郑毓信[2]在《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一书中指出:“数学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应当通过“相关教学内容的‘方法论重建’(或者说,‘再创造’)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可以加以推广应用的’”。 对于错位相减法的引入,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方法论重建”呢?刚刚已经指出,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错位相减法实质上是一种整体代入消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方法论的重建。 在讲解错位相减法之前,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回顾解方程时用到的方法。我们说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分别可以类比一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研究函数的一些性质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借助方程的工具,那么在研究数列的前项和时,是否也可以呢? 我们要解这样一个方程: , 在这个方程中,我们把看成是的函数,看作常数,要解出,我们要想办法把不含的项消掉或者用表示。这时,学生的一个想法就是把前项看成整体,用来代替,得到 。 ③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们要解,还没解出来,又多了一个,显然不利于我们解出。这时继续引导学生,既然把前项看成整体不行,那我们把后项看成整体行不行呢?让学生动手验证,得到 , ④ 将④式右侧括号中的项提取公因式,得到 , ⑤ 此时,让学生对比③式和⑤式,等式左边都是,等式右边是关于的一个式子,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式子解出, 当。 通过上面这个式子,我们好像在无意之中把求了出来,却没有求出来。这时候学生会有疑惑,教师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虽然我们没有把求出来,但是求它的方法已经有了,如果我们把上面求解过程中的都换成,那么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就是了吗?另外还可以告诉学生,在这里得到和是等价的,让学生对于数列下标有更清楚的认识。 到这里,我们已经求出了,如果针对解题来说,到这里结束也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作为教师来说,在这里结束,却犹如在授学生以渔的过程中,只教会了学生钓鱼,还没有教会学生撒网打鱼。到这里之后,教师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我们求解的过程。 在求解时,我们先求出来的是,而在求时,得到⑤式又是一个关键点。我们将④式右侧括号中的项提取公因式得到⑤式,如果我们逆向思维,反过来考虑,将④式两边同时乘以公比呢?一句话点到要害,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动手验证,得到 , ⑥ 将①式中作为整体代入⑥式,学生们很容易就得到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到这里,就与教材衔接起来了。这样处理,既可以打消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