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洛阳市第一次大练习历史学科试题分析.doc

2012——2013学年洛阳市第一次大练习历史学科试题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2013学年洛阳市第一次大练习历史学科试题分析.doc

2012——2013学年洛阳市第一次大练习历史学科试题分析 一.试题特点 与期中考试试题相比,一练试题的特点可有归纳为“三项不变和两大调整”。“三个不变”是指: 第一,命题理念不变,即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和史学观念,面向现实,贴近生活,坚持能力立意,正面引导。 第二,试题风格不变,即创设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第三,考查方向不变,即结合一练具有的诊断、检测、反馈、导向四大功能,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两大调整”是指:第一,试题难度稍有降低。目前高考历史试题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是成人化、学术化、细节化、边缘化,一练试题有意避免这些因素造成难度加大。以第25题为例,期中考试考查的是宋代经济,细节化的要点较多,考生作答有一定的难度;一练试题考查的是近代前夕清朝的宏观了解,考生相对更容易着手。另外,为了降低难度,试题的常规化趋势非常明显,第3题出自是2012年山东卷;第4题出自2010广东卷;第7、11、12、14、16、18、20、23题的材料也是常见的,第27题中的材料有些甚至是教材中有的。与期中考试相比,本次试题选择题平均分27分左右,材料解析题31分左右分左右历史二本线,平均分应该在58分左右,期中考试平均分在50分左右;一练二本线67分,而期中考试二本线是62分。 第二,基础考查稍有加强。这一个调整实际上还是根源于降低难度,加强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刻意要降低难度。以均田制的考查为例,期中考试依托唐宋变革论的学术底蕴,考查的是均田制的崩溃对中国古代土地、经营、赋税制度的重大影响,这些教材没有明言需要考生运用严谨的历史素养推断的知识,难度较大;一练试题第4题中关于均田制的考查是直接以均田制与土地兼并的关系切入,考生相当熟悉,就简单多了。 二.试卷分析 1.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正确答案】D正答率43.15%。错选 A.28.87% B.17.23% C.5.90%。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主要关注的知识点是先秦道家思想。解题关键在于紧扣材料,读懂材料。从材料来看,这位思想家强调的是“无用之用”,这里边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主张“无用”,第二是显示了“有、无”的辩证关系。综合这两层含义,初步判断出这位思想家应该是道家。A.是儒家王阳明的心学;B.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C.是荀子、韩非子的观点;D.为老子的思想。“无用之用”的观点出自的庄子。 【作答问题】考生错选A项的最多,可能是看到了“无用之用”想到了而A项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都强调“无”。这反映出考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弄不清“无用之用”的深层含义。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存在缺漏,导致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不足,部分考生可能对道家的思想不熟悉;也可能是理解僵化,不会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和题目要求建立不起有机联系。三,知识掌握不准确,混淆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导致望文生义。 2.【正确答案】B.正答率73.54%。 3.【正确答案】B.正答率77.50%。 4.【正确答案】C.正答率60.73%。 5.【正确答案】A.正答率 64.79%。 6.【正确答案】B.正答率81.25%。 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正确答案】A.正答率59.19%。错选B. 10.17%,C.24.86%,D.0.94%。 【思路解析】“李约瑟难题”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命题,本题就是关于回答“李约瑟难题”的一道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关注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科技。实际上,A、B、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为什么只能选A而不能选其他,关键在于紧扣材料、读懂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得出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 【作答问题】这道题应该不算难,但是正答率却不高。10.17%的考生错选B项,24.86%的考生错选C项。这反映出部分考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存在不足,脱离了材料作答而是根据所学知识惯性思维,盲目作答。第二,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读不懂材料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