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舍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建设项目概况 第一节 企业简介 大舍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大舍煤矿位于圭山煤田鸭子塘矿区Ⅱ勘探区8-11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隶属师宗县雄壁镇大舍村民委员会。 我矿建矿于1976年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1997年5月技改变更为9万吨/年。于2003年九月进行了再一次设计变更,根据矿井实际揭露煤层情况,把C9煤层确定为主采煤层,原穿巷采煤工艺变为短壁采煤工艺。由斜井开拓变更为主、副斜井进风,专用回风立井回风的开拓方式。2008年正值矿井建设的困难时期,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矿上下齐心协力,依据2008年6月曲靖市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师宗县大舍煤矿改扩建矿井初步设计(15改21万吨/年)》进行矿井扩建,扩建初期我们对矿井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了长远规划,及时完成了二、三水平与回风斜井的贯通,形成了永久通风系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惜大量资金,进行了此次设计变更和工艺改革,对准备布局进行了优化,同时为加快矿井建设速度,又加大了短壁采的力度,使我矿由人工向半机械化推进,大大提高了我矿的装备水平,为矿井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 矿井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大舍煤矿位于师宗县城北北西350°方向,距师宗县城平距20km,行政区划隶属于师宗县雄壁镇大舍村民委员会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3°57′21″—103°58′05″;北纬:24°57′43″—24°57′50″,面积1.3012Km2。 矿区往北经法郎有25km简易公路与罗(平)—曲(靖)公路相接,往西到阴凉箐有25km柏油路与324国道相接,由此通往各地,南昆铁路通过师宗车站,师宗到昆明178km,到曲靖111km,交通极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 二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该区地表侵蚀切割强烈,煤系地层与相邻地层出露地表,形成单斜山梁,属侵蚀高原中山区地貌。本区山脉走向与主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大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区内海拔1940.00—2162.3m之间。最高海拔为矿区西部山顶2162.30m,最低海拔为南东部小冲沟处1940.00m,相对高差222.3m,总体地势南西高,北东低,区内沟谷发育,海拔2000m以上植被发育。 该区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小溪沟,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旱季无水。雨季雨水依地势沿小溪向北东流泄,排泄条件好,流量变化迅速,雨季最大流量1149L/S。对矿井开采无大的影响。矿区属暖温带气候,地处低纬高原和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年平均气温13.8℃,最高气温为32℃,最低气温为-3℃。年均降雨量1249.2 mm,平均湿度为80%。雨季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 农作物以玉米为主,次为水稻、小麦、洋芋、烤烟等。在工业生产方面,对煤炭资源的开发是区内工业支柱产业,所采煤炭除满足当地需求外,主要销往外地及省外。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彝族,从事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少,劳力主要集中在各煤矿山,经济来源70%以上靠在煤矿打工,经济相对较发达。大舍为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水、电力充足,通信较方便。 第三节 矿区地质 一、 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圭山煤田鸭子塘矿区Ⅰ、Ⅱ井田之间的8—11勘探线间,总体为一向南东倾斜的单斜岩层,出露地层与区域地层基本一致,地层走向北东50~60°,倾角一般为23°—35°。 (一)、地层 矿区范围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下三叠统永宁镇组、飞仙关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峨嵋山玄武岩组,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 出露于核实区北北西一带,深部有钻孔揭露见到,其岩性上部为紫色火山角砾凝灰岩,中部及下部为暗绿色致密块状、气孔状玄武岩,具杏红状构造。其厚度揭露不全大于30m。与下伏地层茅口组灰岩呈不整合接触。 2、上二叠统龙潭组(P1l) 煤系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细碎屑岩及煤层组成。砂岩在煤系中所占比例较小,中部有一层厚约10—15m的细砂岩及粉砂岩。煤系地层总厚约200m左右。含煤多层,核实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其次为3、9、211、212、22,该煤段含煤系数为20.62%。根据本区煤系中含煤性及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个岩性段: (1)、龙潭组第一段(P2l1)P2β)呈假整合接触。 (2)、龙潭组第二段(P2l2))f1)底部的海豆芽化石层底界起,下至16煤层底界止,本段地层厚度50~73 m,一般67 m,变化不大。岩性以灰—深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煤为主,粉砂岩次之,间夹薄层菱铁矿。本段含煤和炭质泥岩共17层,煤层总厚6.43 m,含可采煤层3、9两层,一般共厚2.81 m,含煤系数0.96%。 该段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菱铁岩,中部为中厚层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