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课件2.pptVIP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课件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课件2.ppt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前言:东汉末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特征(联系西欧) (1)政治:国家分裂但又出现局部或短暂统一 A分裂有;东汉末、三国、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北朝与南朝对峙; B局部统一:曹操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汉末混战归三国);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归北魏) ;东晋、宋、齐、梁、陈偏安南方;北周统一北方(北朝归北周) C短暂统一:西晋统一(三国归晋) D再次大一统:南北归隋朝。 (2)经济:战乱使经济遭到破坏,但南方经济快速发展; ( 三国时吴蜀开发东南、西南;南北朝时南方开发) (3)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斗争激烈,但又出现民族融合高潮; 人民交往和移民杂居,频繁战争,开明统治者的改革推动民族融合。 发展趋势:全国统一,南北共进,胡汉一家 一、从西晋到隋的朝代更替和人口迁移 (3)北朝与南朝的对峙: 1)北朝政权更替——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A 北魏的建立:鲜卑族拓跋部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386), 后迁都平城(大同,联系云冈石窟) B 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维持北方统一近百年 C 北魏的改革:孝文帝改革(汉化) C 北魏的分裂: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534年), 后东魏演化为北齐,西魏演化为北周。 D北方的再次统一:北周吞并北齐,统一北方。 E北朝的开始:北魏统一北方439年; 北朝的结束——隋代北周( 581年) 2)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合称 A开始:420年宋取代东晋开始了南朝(注:南朝先于北朝建立) B 结束:589年隋灭陈,南朝结束,国家统一(注意:统一中国的依然是北方政权) 1.人口流向有两类: 一是由人口稀少的北方草原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 二是由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以南。 问:以下两类人口迁徙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意义何在? 2 两类人口迁徙的原因 (1)第一种流动的主体是少数民族 ①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游牧生产的不稳定性(受气候影响较大)和黄河流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特点是人口迁移往往伴随着武装入侵进行。 ②概况:战国末年,匈奴南下。秦统一后,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晋后,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南下。 (2)第二种流动的主体是汉族 ①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期是政治中心,成为争夺政权和少数民族入侵的主要目标,造成北方战乱频繁, 而南方则相对稳定,导致北人大量南迁。 ②概况: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掀起移民浪潮。 3 人口迁移的意义(联系日耳曼人入侵与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1)人口迁移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频繁的接触和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2)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联系胡乐、胡舞、胡床、胡饼、中原文化传到江南、唐朝的强盛等) 3)改变了中原人口过于集中的状况,人口分布渐趋合理; 4)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这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开始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劳动力、技术: A北民南迁,补充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出居平原,与汉族互相融合,共同为开发江南作出贡献。 2) 社会环境:南方相对安定 3)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政策:统治者兴修水利,鼓励生产,安抚流民 2 南方经济发展状况: 1)农业: A 形成三个先进农业经济区——江浙、湘赣、巴蜀 B 农业技术进步:水利广泛兴修、犁耕推广(二牛抬杠式长辕犁——短辕犁,深耕灵活省力、一牛一人) C北方作物引进(麦粟菽引种获得成功,改变南方农作物结构,体现时代特色) 2)手工业发达: 主要部门:丝织、冶铸、造船、造纸(代替竹简丝帛,量大质优)、漆器、制瓷(青瓷)、制盐等手工业 3)商业: A 城市:长江中下游出现不少商业繁荣大城市。(建康) B 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有所发展 ( 《职贡图》龟兹、百济、新罗、日本、狼牙修国等海南诸国,)。(北方丝绸之路与波斯、大秦等中亚、西亚、欧洲往来) 3.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变化 (1)经济特点: 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二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三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从宏观上看,在纵的方面表现为艰难曲折、波浪式的前进(时而发展、时而破坏,总体上是在恢复和发展 )。从横的方面看,由于北方经济屡遭战乱破坏,江南经济发展,经济向着全国均衡发展的方向跨进了一步,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上述经济的进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engyuan6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