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译经四言文体构成方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玄奘译经四言文体的构成方法 ——以《阿毗达磨俱舍论》梵汉对勘为例 王 继 红 提要:汉译佛经文体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四字格的大量使用,即四字一顿,组成一个大节拍;每 个大节拍又以二字为一个小节。这种文体特点已经引起了学者的注意。玄奘是中国四大译经师之一, 他的译经有着强烈的追求四字格的倾向。本文运用梵汉对勘方法,将《阿毗达磨俱舍论》梵文原典 与玄奘的译本逐句逐词对勘,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玄奘译经中四言文体的构成方法:添字、复陈、省 译、互文,以及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玄奘 译经 四言 阿毗达磨俱舍论 梵汉对勘 一 汉译佛经的四言文体特征 自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 年)安世高译出《明度五十校计经》始,直至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 年)佛经译场停顿,其间八百八十六年是佛典的翻译时代。这项走过将近千年岁月的文化转换工程, 留给后世浩如烟海的汉文佛教文献。汉译佛经的总数已不可详知。根据吕澂《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 ① 的不完全统计,流传至今的有1482 部,总计约5702 卷,4600 万字。 汉译佛典的载体是一种与当 时的书面语和口语都有一定距离,并令当时的读者有些陌生和不习惯的语言。这种佛教文献在文体 上最为特异之处,便是四言文体的普遍运用,也就是说,汉译佛经常常是四字一顿,组成一个大节 拍;每个大节拍又以二字为一个小节。② ③ 汉灵帝时支臞翻译的《成具光明定意经》最早开始大量使用四言文体。 在这篇经文中,大量 四言句与杂言句交替使用。例如: 是时有长者子名敏见,年五百岁,时国人以为少年。敏见闻佛大会,则启二亲,乞行诣 佛,观其所作。父母听行,即往见佛。稽首亍地,礼竟正住。喜心兴盛,便脱身珍琦杂宝璎 珞,散亍佛上。以佛神威。应时所散,化成花盖,到覆大众。人人各别,佛令就坐,为说是 成具光明定意法。④ 其后,东汉康孟详的译经中,已经开始通篇以四字句为主,形成了汉译佛经的四言文体。例如: 佛说是法,五人未解,三人分卫,二人供养。为说色苦,一切众祸,皆由色欲。众好无 常,人亦无住。譬如幻师,出意为化。愚者爱恋,贪而无厌。幻主观化,无染无着。所以者 何?伪非真故。⑤  本项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为05JC740036 。 ① 吕澂《吕澂佛学论著选集》(卷三),1621-1896 页,(济南)齐鲁书社,1996 年。 ② 朱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8-15 页,(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 ③ 俞理明《佛教文献语言》,29 页,(成都)巴蜀书社,1993 年。 ④ 《成具光明定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 册,(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 ⑤ 《中本起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 册,(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 1 鸠摩罗什以后,译人们都比较重视文句的整齐,对译文句子的字数就比较重视了。由于四言文 体既有鲜明的节奏感,便于传诵与记忆,又避免了押韵与骈偶对仗的繁琐,所以这种文体被译师们 普遍接受,大家群起仿效,四言成为译经的最常见的形式。隋唐以后,译人们更加注意句子整齐与 节奏之美,在经文中四字格以外的其他文体已经很少见了。 大乘佛教的经典常常以“eva/ mayq 1rutam ”开篇,意为“我曾经这样听说”。eva/意为“如 此,这样”;mayq 意为“我”,充当全句的主语;1rutam 意为“听到”,充当句中的谓语。在西晋 以前,这句梵语经文几乎都被译为“闻如是”,只有个别西晋译经用了“如是我闻”。在东晋齐梁 间的汉译佛经中,“eva/ mayq 1rutam ”有的被译为“闻如是”,也有译为“我闻如是”或“如是我 闻”的情况。隋唐以后,“如是我闻”已经成为了固定格式的套话。这不但是译经用语规范化的标 志,也反映了四字格在译文规范方面的巨大影响。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