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doc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文章作者:王崧舟?林莘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6C 2009-7-13 8:49:02
?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 ?? 师:同学们好!? ?? 生:(齐答)老师好!? ?? 师:同学们辛苦了!? ?? 生:(齐答)老师辛苦了!?? ? 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 ?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 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 【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最高准则。六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点。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历史语境、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开放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诗句)。】??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 师:翻开书,第12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生1:这是一篇议论文。?? ? 师:很好,你有预习!??? 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 师:你说得很对。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点评:言归正传,课始就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应该说,这是需要见地、更是需要胆量和魄力的。说有见地,是因为“文体意识”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所谓“学诗读诗,学文读文,此古今一定之法”(薛雪诗话)。只可惜,这“一定之法”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是被弃若敝屣的。说有胆魄,是因为面对《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篇立论高远、光芒四射的经典政论文,将阅读期待首先聚焦到“文体意识”上,而将其恢弘的“人文精神”暂时悬置起来,是冒了“矫枉过正”的课程风险的。但我坚信,林老师的“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列夫·托尔斯泰语)。】???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段中哪句话是重点???? 生:第一句。??? 师:很好,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句中还可以找关键词,哪个是关键词???? 生1:意义。??? 师:不明确,什么的意义????? 生2:死的意义。??? 师:好,加上两个字,意思就明白了。找关键词,还要让人一听就明白。(板书:死的意义)??? 下面读第三自然段,刚才第二段的重点是第一句,那第三段呢???? (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板书:鼎】“鼎”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