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备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设计备用.doc

《 地 震 资 料 综 合 解 释 》 课 程 设 计 院 系:油气资源学院 班 级:物探0701班 姓 名:刘建国 学 号:200711020117 指导老师:张 惠 日 期: 2011-01-06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球物理”课程设计中地震资料解释部分实验是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和操作技术相结合的实验。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参加科研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实验的具体目的: 1.加深对《地震资料解释》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提高综合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地质知识的能力。 3.了解地震资料解释系统软件进行层位和断层解释的步骤流程。 4.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技能,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操作能力。 5.能在地震剖面上识别一些典型的地质现象。 课程设计原理 地震资料解释是将地震信息转换成地质信息。 核心就是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和地震信息,应用地震勘探原理和地质基础理论,赋予其明确的地质意义和概念模型。地震解释的发展阶段: 地震构造解释阶段——在构造地质学和地震成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确定地下主要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落实和描述地下岩层的构造形态特征,为钻探提供有力的构造圈闭是其主要目的;地震沉积解释阶段——以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思想方法)为基础,以落实隐蔽油气藏、描述地下储层空间几何形态为主要目的;地震资料综合解释阶段——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一切可能获得的资料( 包括地质、钻井、测井以及地球化学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合理判断和分析各种地震信息的地质意义,以达到精确重现地下地质情况。 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剖面解释、空间解释、综合解释。剖面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基础,主要在时间剖面上进行,剖面解释的主要任务是在时间剖面上确定断层、构造、不整合面和地质异常体等地质现象。剖面解释还包把时间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为局部构造和区域构造发展史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包括基干测线对比、全区测线对比、复杂剖面解释。空间解释主要是指断层的平面组合、构造等值线的勾绘、等深度构造图和地层等厚度图的制作等。即要把各条剖面上所确定的地质现象在平面上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地下构造的真实形态,也是构造解释的最终成果。综合解释是在剖面解释和空间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对含油气盆地的性质、沉积特征、构造展布规律、油气富集规律作出综合评价和有利区块的预测。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具体步骤:1确定反射标准层,主要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选择特别明显的反射同相轴,结合地质解释赋予其明确的地质意义;2波的对比,运用地震波在传播规律方面的知识,对地震剖面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把不同剖面间真正属于地下同一地层的反射波识别出来;3根据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合各种典型构造样式类比与分析,解释剖面上同相轴所反映的各种构造地质现象,以及其相关的地质响应与成因机理等;4根据工区内地震剖面解释,作出反映某一地层起伏变化的构造图;并根据有关含油气方面地震地质信息,对其含油气性作出评价。 三、课程设计数据 1. 三维地震数据文件: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hlq_line15-300.sgy、hlq_line301-600.sgy、 hlq_line601-900.sgy、hlq_line901-1087.sgy。 2. 对比层位文件。 四、课程设计步骤及图件分析 1.在利用人工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基础上,对地震剖面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 (1)本实验以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为平台,在全三维工区中进行以下三个地震层位和断层追踪对比解释: 进行在地震剖面上进行层位标定的特征为:同相性,波形相似性,波的连续性,振幅显著增强。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主要特征: 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其特点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中小型断层;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同生正断层。往往是基底大断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长,破碎带宽,控制盆地边界或二级构造单元;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由于断层错断引起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断层的屏蔽作用造成下盘反射同相轴凌乱并出现空白反射,一般指为边界同生大断层;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是小断层的反映;5异常波的出现,如:绕射波、断面波,这是识别断层的重要标志。 地震层位T3(对应钻井地质层位N1底) 地震层位T4(对应钻井地质层位E32底) 地震层位T5(对应钻井地质层位E31底) (2)解释剖面目的层段为900-3000ms,地震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