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诊疗实践中的身体 吴彤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与社会所 wutong@tsinghua.edu.cn 报告主题 导言 一、看病场景中的身体 二、中西医诊疗空间架构中的身体 三、技术化的身体:中医与西医的应对 四、结语 导言 身体与意识:二元对立还是相互介入? 传统二元论的观点:身体与意识分离 梅洛-庞蒂现象学观点:现象学的身体 科学实践哲学中,身体虽未显现,但实践与行身体密切相关 身体与空间:诊疗空间与身体相互塑造 身体与技术:不同医学针对身体的技术? 在梅洛-庞蒂看来,身体是一种在世存在的载体。这种现象的在世是一个关切身体的活生生的世界,是一个能说能笑能哭的世界。医学对于身体的关照,就是观照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的身体。 本文使用的参考文献 T. Atkinson, edited, The Body,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C. Shilling, The Body in Cultur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AGE Pub. Inc. 2005。 B.S.Turner, 《身体与社会理论》,谢明珊译,台北:国立编译馆,2010年。 大卫. 勒布雷东:《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王圆圆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 费多益:“从‘无身之心’到‘寓心于身’”,《哲学研究》2011(2):78-84。 克里斯. 希林:《身体与社会理论》(第二版),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克里斯. 希林:《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莫里斯.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栗山茂久:《身体的语言——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陈信宏、张轩辞译,上海:上海书店,2009年。 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陆广莘:《中医学之道——陆广莘论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陆广莘:《陆广莘医论集要——中医学之道》,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本文使用的参考文献 [清]张志聪集注:《黄帝内经》,方春阳等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雷诺. 巴尔巴拉的“梅洛-庞蒂的肉身概念的难点”,《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0-26。 高宣扬:“论梅洛-庞蒂的生命现象学”,《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0。 高宣扬:“论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3-32。 关群德:“梅洛-庞蒂的身体概念”,《世界哲学》2010(1):26-31。 刘胜利:“从对象身体到现象身体”,《哲学研究》2010(5):75-82。 刘鹏:《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思想史视野下的肾与命门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何静:《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张尧均:《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浙江大学)2004。 张桂赫等,“中西文化观照下的中医身体观”,《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10)。 黄俊杰:“中国思想史中‘身体观’研究的新视野”《现代哲学》2002(3):55-66; 黄俊杰:“东亚儒家思想传统中的四种‘身体’”,《孔子研究》2006(6):20-35; 张再林:“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3-70; 李清良:“中国身体观与中国问题——兼评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哲学动态》2006(5):21-27; 燕连福:“中国哲学身体观研究的三个向度”,《哲学动态》2007(11)49-55。 一、看病场景中的身体 我们在哪个空间中看病? 中医的诊疗空间 瞧大夫是诊疗身体——以身体为中心。 西医的诊疗空间 瞧病,是找病—— 以疾病为中心。 “努力找病”,或者“努力排病” 。 “疾病不再被视为一个有时间地点的人的个人经历中的历史遗留,而是被看作一种功能或一个器官无个性特征的一种缺陷。病变直接涉及的是人的机体,而人只是被间接涉及”。[1] [1] 大卫. 勒布雷东:《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王圆圆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03-104页。 二、中西医诊疗空间架构中的身体 梅洛-庞蒂把空间区分为三种空间:身体空间(习惯行为的外壳)、客观空间(客观化、对象化的空间)和知觉空间。[1] 黄俊杰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