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要件和客观方面.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体要件和客观方面.ppt

第五章犯罪客体总结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按照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类或三个层次: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第五章犯罪客体总结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按照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类或三个层次: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第五章 犯罪客体总结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仅从犯罪对象分析某一案件,并不能辨明犯罪性质。 第五章犯罪客体总结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犯罪客体是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其性质和范围是确定的,因而它可以成为犯罪分类的基础。 案例分析 被告人文某于1998年6月看到村外的军用通讯电线基本上无人看管,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准备了工具,将正在使用的铜质军用通讯电线剪去16档共1600米,而后文某将窃得的电线卖给他人,获得赃款1200元。1998年10月,文某又窜到本县小店镇外剪去铝质民用通讯电线2000米,正欲携带脏物逃离,被治安员当场抓获。 案理分析 本案主要是加深同学们认识“犯罪客体与定罪之间的关系”。 本案的症结就在犯罪客体上:被告人的行为从表面上似乎符合盗窃罪的特征,但是,从犯罪对象上看,其所盗窃的并非一般的公私财物,而是军用和民用通讯电线。 本案被告的行为应当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而不是盗窃罪。 可见,对犯罪客体的认识,直接制约着定罪问题。 Case analyze 被告人陈某,男,56岁,某县山村农民,1997年冬,陈某想盖房,但村委会未批,陈某认为是村支部书记马某故意整自己,因此怀恨在心。1998年7月12日,陈某有个神汉柳某能用邪法把人整死,就去找柳某询问,柳某说,“我只要捏一个想整死的人的面人像,每天给他胸口扎上一根针,再焚香祈祷七七四十九天,那个人就会胸口剧痛而死。” 陈某立即提出把马某整死的要求,柳某满口答应,但提出要陈某付500元钱,陈某答应先交300,事成后再付200,两人还签订了合同,一周后柳某因赌博被抓,从其身上找到杀人合同,公安机关遂将陈某和柳某一起拘留。 法理分析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构成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也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社会危害性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范畴,即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的统一。 本案例中,被告人陈某主观上杀死马某是明确的,但稍微有科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柳某的所谓邪法,完全是骗人的把戏,根本不可能对马某造成任何侵犯,更不可能置马于死地。所以,陈的行为不具有现实的危害性,根本不成立犯罪,仅仅是一种犯意表示。 另外,两人签订的合同,表面上似乎符合共同犯罪的特征, 但事实上,两人的目的都根本不同,对柳某的诈骗行为,则应当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the Objective Aspects of Crime ——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之二 本章内容包括 概述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the Survey of the Objective Aspects of Crime 犯罪客观方面,又称犯罪客观要件、犯罪客观因素,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 人的犯罪活动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有意识、有意志的思维活动,亦可称之为形成犯意的活动;二是将主观犯罪心理活动外化,即将形成的犯意付诸实施,这就要求表现为某种特定的犯罪行为。前者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后者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二者紧密联系,为任何犯罪构成所不可或缺。 犯罪客观方面具有如下特征: (一)客观性 犯罪活动是人的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能被人们所直接感知。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只有通过外化为犯罪行为时,才能认定为犯罪。我国刑法禁止“主观归罪”、禁止惩罚思想犯。 (二)具体性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客观方面要件,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客观方面的要件具体表 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的特定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 (三)多样性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种种具体犯罪,在犯罪客观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没有任何两种罪的外在表现形式完全一样。 (四)法定性 构成犯罪的各种客观要件必须是刑法条文明确规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