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保障学第九章 社会救助.ppt
第九章 社会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战争灾难救助 一般社会贫困救助 本章内容: 关于消除贫困的介绍(了解) 社会救助的内涵 社会救助的内容 我国的社会救助 第一节 关于消除贫困的介绍 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可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社会救助解决的是经济方面的贫困问题。 一、界定贫困的理论与方法: 1、恩格尔系数 E=全年食品支出/全年消费性支出 E大于0.6为绝对贫困 E大于0.5小于等于0.6为温饱型 E大于0.4小于等于0.5为小康水平 E大于0.2小于等于0.4为富裕 E小于等于0.2为最富裕 2、预算标准法 即市场菜篮子法 列出一份社会所公认的、维持最起码生活水平的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包括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把根据市场价格购买这些必需品所需的金额确定为贫困线,低于贫困线的人群就是贫困人口。 3、国际贫困标准 经合组织:一国或地区社会中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贫困线。 世界银行:每人每天的食品提供为2150千卡热量,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农村63%,城市61%为绝对贫困线。 我国农村:每人每天的食品提供为2100千卡热量,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0%为绝对贫困线。 二、贫困指标 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全部人口 贫困缺口率=每个贫困人口的纯收入和贫困线的差距总和/达到贫困线收入的总和 阿马蒂亚?森的贫困指数 结合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率和基尼系数 FGT贫困指数 利用贫困缺口率 三、反贫困的理论 1、经济发展与消除贫困 正向促进作用,但还有赖于收入分配方式、扶贫政策、公共服务等 2、机会、赋权和安全 世界银行《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向贫困开战》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内涵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是现代国家和社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获取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制度目标是克服贫困。 制度提供的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资金或实物,目的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适度。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最低保障性 按需分配性质 权利义务单向性 全民性 社会救助的基本功能 缓解贫困 推动社会公平与文明进步 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内容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对象 社会救助标准 社会救助管理 一、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低收入群体及不幸者所进行各种救助项目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 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体系较完善,保障水平高;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多停留在食物保障阶段。 1、按救助内容不同: 生活救助 灾害救助 失业救助 住房救助 医疗救助 教育救助 法律援助/司法救助 扶贫开发 2、按救助手段不同: 现金救助 实物救助(灾害) 服务救助 以工代赈(灾害、扶贫开发) 3、按救助实践的长短不同: 定期救助(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 临时救助(灾害、失业等) 二、社会救助对象 各国一般通过家庭财力审查和就业审查来确认申请人领取社会救助金的资格。 中国: “三无” 孤儿、孤老、无劳动收入和保险津贴的劳动者或患病者等 灾民 贫困人口 三、社会救助的标准 发达国家的贫困大多属于相对贫困,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的贫困多属于绝对贫困; 发达国家的贫困标准即救助标准多采用收入比例法,保障水平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多根据基本需求,采用绝对贫困标准,保障水平较低。 四、社会救助管理 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型(英、澳大利亚、新西兰) 地方政府分散管理(中、日、瑞士、瑞典、芬兰)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管理(法、美、卢森堡) 管理机构依据法定程序实施救助: 受理申请----调查----给付 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救助 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 第二阶段,1956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三阶段,1978年后改革开放以来 主要项目: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五保制度 灾害救助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在我国的社会救助项目中是占据着重要地位。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原则 生存保障原则 普遍性原则 与当地生活水平相联系原则 维护受助者尊严原则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 (1)1993.6~1997.9 探索时期 1993年6月上海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各地积极发展低保制度,到1996年8月全国已有206个城市建立,占总数的1/3。 (2)1997.9~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第3版)全套PPT课件.pptx
- 冷拼课件教学课件.pptx VIP
- 最新2025年秋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PPT课件(含抗战胜利80周年内容).ppt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x
- 吴清忠:人体复原工程.pdf VIP
- 川崎 Kawasaki 2022款 Z 400 中文用户手册 使用说明书2021年4月14日印刷.doc VIP
- [北京]冷轧带钢工程薄板酸轧设备基础施工方案.doc VIP
- 全国教学能力比赛《声临其境·影视配音要旨》教案(一等奖).pdf
- (高清版)DB36∕T 713-2013 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