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doc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2003年,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新设4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国人部发[2003]38号)文件,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准设立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 化学学科自1952年建立以来,在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学科交叉、理论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河北大学首批理学博士学位点,实现了河北大学理科博士学位点零的突破。2002年,经由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组成的专家组验收评估,建成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河北省仅有的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拥有两个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河北省化学强势特色学科,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3个省重点学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600MHz超导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等大型仪器,总值约5000余万元。 该流动站现有9个研究方向:分离科学与有机分析;化学发光与生化分析;色谱与分离科学;化学生物学与动力学分析;化学生物学与生化分析;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及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功能低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申世刚,男,教授,博士,现任河北大学副校长,兼任《大学化学》编委、中国化学会理事、河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原子光谱吸收及原子化机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等,先后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荣获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孙汉文教授,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省化学会理事长、河北省环境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主要光谱化学与环境分析、分离科学与食品安全检测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省部级12项课题培养出19名分析化学博士、59名硕士。 , 男, 教授,博士,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级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2项,其中9项已获授权,先后主持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20余项课题。2009年度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无机药物化学、细胞生物无机化学以及纳米医学。 徐建中,男,教授,博士,中国阻燃学会常务理事,《无机盐工业》、《热固性树脂》等期刊编委,河北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发改委首批18家重点工程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阻燃剂合成及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出版《阻燃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专著;申报相关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5 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0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河北省教学名师。 李小六,男,博士,教授,河北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糖类及杂环类衍生物的新型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和免疫调节等类药物的设计合成、活性评价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先后主持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本文部省基础研究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 9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8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先后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马刚,男,博士,教授。2000年5月2008年1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及助理研究员。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任副研究员。在美期间主要应用一种先进的界面振动光谱技术(振动和频光谱技术)研究生物膜结构、多肽错误折叠、以及与环境分子科学相关的界面过程。在包括美国化学会志,美国物理化学杂志,郎缪尔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17篇,总引用率400余次。2009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聘为教授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