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三.doc
参考资料三
论福禄培尔的教育顺应自然思想
张敏、徐小洲.论福禄培尔的教育顺应自然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摘要: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以教育顺应自然为核心的初等和学前教育理论。其目的是试图培养自由的、自觉行动的、有思想的人。教育内容和形式:注重天性、自动、自由、发展。
关键词:福禄培尔;教育思想;顺应自然
福禄培尔(1982一1852)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创始人。教育顺应自然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的教育顺应自然思想在外国教育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使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不无启迪。因此,研究他的这一思想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论教育顺应自然的必要性
福禄培尔吸收并发展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的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原则。这里所说的“自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这里所论述的教育顺应自然,主要指后者。
首先,教育顺应自然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他从永恒和暂时、无限与有限、神性与人性统一的角度批判了性无善恶论与性恶论。认为,一方面,上帝愿意在有限中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人只能通过有限的和暂时的东西实现自己的目的。因此,在尘世生活中,人性与神性有相互统一的一面。把人的本质看成既不善,也不恶,或者把人本身和人的本质看成是恶的、坏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指出,持这种观点者错误地否定了人们认识上帝的手段和途径,否定人世间上帝的存在。“人的本质本身肯定是善的,并且人本身有良好的品质和追求。”
从福禄培尔的人性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它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积极向传统宗教性恶论挑战,从而要求对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教育方式实行变革;另一方面,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性善论对福禄培尔产生了深刻的影晌。
其次,他引用自然类比法说明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福禄培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他指出,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人们知道给幼小的植物和动物提供合适的环境,避免用暴力干扰它们,以便它们能够按照其内部规律完美地发育和健康地成长。但是,在对待人的间题上,人们却会走上完全错误的道路。尽管人与自然界的生物都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而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采取了相反的态度。他们把年幼的人当成一块蜡和一团泥,觉得可以任意把它捏成一样什么东西。为此,他呼吁,教育者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他说:“为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
因此,福禄培尔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开展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始终。他说:“教育、教学和训练,其最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顺应的(仅仅是保护性的、防御性的),而不是指示性的、绝对的、干预性的。……注重顺应的真理和该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不管可能有人说些什么反对的话,不管该真理可能遭到如何猛烈的攻击,它终将在年轻一代中证明自己的明确性和真理性,得到年轻一代的信赖和运用。”教学应该开始于儿童的自发活动和本能兴趣,终止于儿童通过教学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教师应当把那些被认为是教育目标的活动和思维方式,移植到儿童的这种自然性向之上。教育并不意味着要设法消除儿童的自然性向,也不意味着任其发展,教育在于使儿童的自然性向得到自由发展,并通过直接有效的手段帮助儿童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福禄培尔对教育实际中教育者违背自然,对儿童妄加干预的现象表示强烈的不满。他指出,这种错误的做法有以下三种思想来源:
第一种是性恶论。持这种观点的教育者把孩子看成是邪恶的、诡计多端的、阴险的小魔鬼。
第二种是教育者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自然状态缺乏正确的认识。儿童渴望认识自然界的事物,渴望认识人类和上蒂。但是,这种渴望在早期被耽误了,甚至儿童通过自己来培养这种渴望的努力,也过早地受到了干扰。
第三种是教育者对儿童的行为缺乏正确的思考,所做的结论过于性急、草率。福禄培尔认为,儿童是按照生命的冲动行事的,带有盲目性。许多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事,儿童并非有意而为之,也没有考虑到由此引起的后果。如:一个十分善良且喜爱鸽子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把射击的目标对准屋顶的鸽子,他并没有考虑到如果击中目标会扼杀一个生命、拆散一个家庭。但是教育者却抱着一种错误的信念去折磨、驯服儿童。遗憾的是,孩子确实被他们驯服、变坏了。对此,福禄培尔愤然指出,使人变坏的大多是成年人,甚至是教育者自己。人对孩子犯的罪过远远多于对上帝犯的罪过。“人身上的缺点的一切表现,归根结底,根据在于他的善良的品行和良好的追求遭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