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沔城文化
摘要:
大二下学期的课外实践活动去湖北仙桃的沔城,为了更好的了解沔城文化,特意查了些资料,首先,我必须要了解的就是沔城是什么,怎么由来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是什么等等,在了解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只有亲身去了解和感受了,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我才能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为此,我必须要深入民户通过询问和问答的形式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出发了。
沔城印象:
通过资料,让我知道了这样的一个沔城:沔城即沔阳城的简称。地处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长江、汉水交汇的冲积三角洲,沔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从南北朝西魏至建国初期,一直是郡、道、府、州、县的治地,为昔日沔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是仙桃市的“母亲城”,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沔城从西魏起先后16次设郡(府、路、州)治所。城池屡建屡毁。沔城素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石桥、四十八寺庙”之称和闻名遐迩的“沔阳八景”,以及唐贞观年间兴建的七里三分环形城城垣和古城池。明初建沔阳蟹形州城,周长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国27年(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沔阳古城遗址上文化丰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陈友谅故居以及数座古庙;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铜器、陶瓷器等。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
沔城是这样具有如此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更加让我为之痴迷,我已经深深喜欢上这个宁静般的小镇。当让,吸引我的不止是这些,更让我着迷的是它被称之为”回族镇“,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正是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我此次来的目的就很明确了,我想知道湖北怎么会隐藏着这么一个如此吸引人的回族镇,这些回族人民又是怎么在这里定居的呢,一系列的问题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解开它的面纱,一眼看清楚这个神奇而又充满多教文化气息的回族小镇,这就是它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回族镇的来历:
为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回族镇,通过一些资料显示从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统计数据,湖北回族人口为77625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0.9;湖北回族分布很广泛,全省81个市县均有回族居住。
回族先民最早进入湖北当在五代十国时期。据钱易《南部新书》记载,五代十国时平南王之江陵已有穆斯林“寄住”。回回最早进入湖北,是在宋元交替之际的襄阳之战期间。公元1267~1273年间,元世祖忽必烈先后调集数十万大军围攻襄阳。
回回最早在湖北定居下来,当始于元代。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湖北州郡悉为蒙古大军攻占,一些回回上层人士陆续被派往湖北充任各级地方官员。
明代,各地回回的大量迁入及本地原有回回的发展,当是湖北回族的形成时期。明初,由于军事调遣和出仕等原因,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回族将领相继调往湖北各地。
此上种种表明大多是由于军事调遣,而长期定居下来的。明朝中叶,随着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汉口镇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全国重要城镇,江浙一带回回由南京沿江而上,陕西等地回回循汉江而下,汇集汉口,经商贸易。明初定居武昌的回回,是时因出、经商、担任教职和人口自然增长原因,相继迁往嘉鱼、蒲圻、仙桃、洪湖、荆州、襄阳等地,使湖北回族的居住范围较前扩大。
明末征战频繁,自然灾害严重,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回族大量流入湖北。大约在明天启、崇祯年间,西安附近之魏姓、马姓、杨姓回族先后迁到陕、鄂两省交界的湖北境内,在陨西县的老水泉、西川、湖北口等地定居下来。河南与湖北两省毗邻县份的回族流入襄阳,陨阳两府所属州县者更为数不少。至此,目前湖北回族的武汉、荆州及沔阳、襄阳和陨阳四大较集中的居住区格局已基本形成。
清代是湖北回族的发展时期,首先,就外省回族迁入来看,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西安清真寺掌教马岱山之子马仲所“贩毛蓝布贸易湖广。
民国期间,除抗日战争时期江苏、浙江、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有一批回族流入武汉、襄樊、老河口等地外,湖北回族人口呈现下降趋势,且生活十分艰辛。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回族才获得新生。
综上所述,湖北回族源流问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回族的进入、定居湖北及其发展壮大,与政治、军事、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二、湖北回族来源相当广泛,有元代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各地的穆斯林后裔;有明初由北京、山西、山东等地迁入湖北的回族将领及其家属;有明中叶以后沿江而上的江浙回族,顺江而下的陕甘回族;有清初由西安迁入的马氏回族等。
三、回族进入湖北不久,开始迁往中国各地。回族大量进入湖北并定居下来,是在明朝初期,由于湖北地处全国中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约从明万历年间起,由于经商、出仕、随军调遣、宦游、游学、逃荒、承嗣等原因,一些回族先后调往湖南、四川、云南、广西、陕甘、江西、河南、广东,又散居中国各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