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岛战争——石油让战争升温.doc
马岛战争——石油让战争升温
2012年06月14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勇进
“两个秃子争夺一把梳子的战争”——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如此形容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过去30年间,阿根廷和英国围绕这把“梳子”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息。近年来,两国的主权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今年是马岛战争30周年,两国都通过各种方式宣示主权,虽不至于剑拔弩张,但针锋相对的气氛却为多年来少有。
整整30年过去了,南大西洋的硝烟与战火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但是对那些曾参与马岛战争的老兵来说,昨日的世界并不遥远。
30年后的网上争执
“我庆幸自己活了下来。”5月14日,英国老兵菲尔·鲁索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发出感慨。
就在同一天,菲尔在网上偶遇一名阿根廷老兵。他说,本来两人或许应“相逢一笑泯恩仇”,但聊着聊着,围绕马岛主权归属还是发生了争执。阿根廷老兵坚持认为,马岛属于阿根廷,菲尔不同意,“我说,距离阿根廷远近与主权归属毫无关系。他究竟想回到多古老的从前?假使印第安人要收回美国,结果会怎样?”在向《南方都市报》记者转述时,菲尔不忘加上一句:“这真是愚蠢。”
相比之下,那位阿根廷老兵说话语气好一些,“我们都有那段经历,属于不同的阵营,都是为了履行我们的职责。作为一名同行,我尊重你的意见,但显然不敢苟同。马岛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属于阿根廷,你和其他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
主权争执在国家层面进行得更为激烈。阿根廷不久前播出的2012伦敦奥运会宣传片就引起了两国口水战。在宣传片中,阿根廷男子曲棍球奥运代表队队长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的战争纪念馆台阶上训练,宣传片画外音称:“为了在英国土地上竞争,我们在阿根廷土地上训练。”英国外交大臣黑格称该广告为“可悲的噱头”,指责该片不尊重战亡者,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回应称,“不尊重联合国的决议才是真正的冒犯之举。”
1965年,联合国通过一份决议,呼吁英阿两国就争议岛屿进行谈判,以找到“和平的解决办法”。但是英国一再表示,只有岛上的居民才能决定岛屿的归属,而不是英国或阿根廷政府。英国的立场很坚定——没有岛上居民的同意,永远不会就主权问题进行谈判。对此,克里斯蒂娜加以抨击,认为英国摆出一副新殖民主义者的姿态。
《南方都市报》记者联系到另一名阿根廷老兵罗贝托·赫尔切尔。他现在是西班牙一所大学的老师。他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英、阿主权争执的升级,罗贝托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两国的气氛好像分别回到了撒切尔夫人和加尔铁里的年代。”
今年年初,英国威廉王子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的搜救飞行员开始在马岛执勤。英国还派遣最先进的战舰“无畏号”前往马岛,这些举动都深深刺激了阿根廷人。今年2月,阿根廷向联合国申诉,指责英国在马岛周边进行军事部署。阿根廷采取制裁措施,禁止悬挂福克兰群岛旗帜的船只停靠其港口,其他一些南美国家也加入制裁行列。而且,阿根廷还禁止旅游航班前往马岛,并出台法规制裁那些与马岛有商业往来的公司。
被利用的民族情绪
眼下的这场争执似乎没有什么结果,但在1982年,两国的争执迅速滑向战争动员。
1982年4月,军事强人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才四个月,国内出现严重经济与社会问题,民意支持率跌到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军政府决定出兵马岛以转移矛盾焦点。军政府主导的夺岛行动在阿根廷国内受到广泛欢迎,反抗军政府的示威活动被支持加尔铁里的爱国游行取代。一些阿根廷人甚至捐赠自己的首饰支持战争。
在罗贝托的讲述中,阿根廷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被轻易地调动起来——
“1982年,统治了6年的军事独裁政府已换三名将军,面对着经济危机和工人罢工,独裁政权岌岌可危。当时,工会刚举行了一次大规模抗议示威,三天后当局采取秘密行动,占领了马岛。从1833年开始,所有的阿根廷政府一直都在宣示主权,这件事在国内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提出异议。让马岛回归阿根廷被视为‘民族大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马岛几乎都被视为一片神圣的土地,是祖国‘失散多年的亲人’……令人惊讶的是,那么多反对独裁的人们支持军事行动。甚至那些曾被非法关押、被酷刑折磨的人也自愿赴马岛作战。”
“军事独裁者利用了这种民族情绪,将其作为维系统治的最后救命稻草。当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挤满了向加尔铁里将军欢呼的民众。”
一个国家就这样倒向了战争。1982年,罗贝托年仅19岁。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侧,英国士兵菲尔也即将奔赴马岛,与罗贝托一样,那一年菲尔也是19岁,也在海军服役。
罗贝托坦言,在遭到英国护卫舰和鹞式战斗机攻击时他感到害怕,“我在海军服役,因此我并没有像陆军士兵那样直接作战。但在英军护卫舰对我们船只的一次炮击中,我差点丧命。我还曾遭遇一次空袭,但和我们那些在岛上的陆军兄弟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
许多年之后,英国老兵菲尔仍然记得,当年奔赴马岛作战的情形。那时候的他年轻气盛,他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