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纲要.doc
第一章 战略意义与发展背景
加快盐城沿海发展,不仅事关全国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大局,而且也为盐城的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立足于不断发展壮大比较优势,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第一节 战略意义
一是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急需盐城“出海”、“东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为积极承接国际(特别是日韩)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产业的辐射与对接,盐城必须尽快改变以往虽地处沿海却无沿海之利的尴尬局面,主动“出海”、“东进”。
二是走出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和打造盐城“战略高地”的需要。在中国沿海地区54个地级市中,盐城市按人均GDP、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和经济外向度,大体相对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的40%~~~交通~第三章 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功能分区是空间开发布局的科学基础。盐城沿海发展应以主要交通运输通道为轴线,以各级城镇和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港口和港城为节点,形成点-轴系统空间架构。
第一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某一区域在确保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其自然资源(主要是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能承载的人口及其经济社会活动的总量。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
土地承载力。根据《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第四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在沿海发展中起着先导和重要保障作用。本着适度超前原则,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推进一体化发展,提高保障能力。
第一节 沿海港口群建设
以打造新欧亚大陆桥东端南桥头堡为目标,实施“北接南融、西纳东出”的交通发展战略,按照“开发海港、整治内河、完善路网、拓展民航、构建枢纽”的总体思路,构建以港口为核心,河、海、公、铁、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协调的现代集疏运体系。
完善港口体系。发挥盐城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盐城组合港,使其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喂给港、连云港的组合港和长三角北翼的产业港;将大丰港建成为盐城港的主港区,将陈家港、滨海港、射阳港作为盐城港的辅助港,形成“一港四区”组合港管理模式。其中大丰港是以通用散杂货、石油化工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公用港区,兼顾能源、石化、木材加工、重型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开发功能;滨海港是以服务后方临港工业开发为主的港区,近期主要为能源产业服务(能源中转储备),以煤炭、LNG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远期可作为苏南及沿江地区钢铁产业的转移承接区,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港区;射阳港是以散杂货、大宗农产品、煤炭、化工产品和集装箱为主的产业港;陈家港及灌河沿岸港口以承担煤炭、散杂货、化工品及油品运输为主。结合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对弶港建港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扩大港口运输能力。到2012年,完成大丰港一期码头工程升级改造,建成石化码头(二期工程已交工运行),开工建设三期工程中2个5万吨级粮食码头和2个5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并建成大件码头和公务船码头。射阳港完成进港航道工程,并建成2个1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2个1万~
第五章 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是盐城沿海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建设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既是盐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推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先进制造业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汽车、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及化工是盐城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都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在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做大做强,到2012年形成销售“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业。依托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悦达专用车、中大汽车和奥新新能源汽车公司,以建设江苏省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为目标,按经济型轿车和中档轿车的市场定位,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实施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项目,积极推进奥新公司电动车、中大公司新能源客车、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和国际汽车试验场项目,创造条件发展中重型卡车及发动机,建设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基地。规划到2015年形成70万辆产能。
——纺织服装工业。以建设苏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为目标,加速纺织原料的更新换代,加强薄弱环节(织布和染整)的开发能力,推进生态染整集中区建设,提升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重点发展新型纺织面料、茧丝绸面料、家纺和产业用布,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形成花、纱、布、染、服装协调发展的纺织—服装体系,实现从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过渡。
——装备制造业。以石油机械、数控机床、船舶、港口机械、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