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二十一 旋毛虫病肉品检验技术.doc
实验二十一 旋毛虫病肉品检验技术旋毛虫病是由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流行于哺乳类动物间,人生或熟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水肿和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旋毛虫旋毛虫病检验是生猪屠宰检疫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该项检验可以检出感染旋毛虫的猪只。对于杜绝病肉流入肉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2.肉眼检查。撕去被检样品肌膜,将肌肉拉平,在良好的光线下仔细检查表面有无可疑的旋毛虫病灶(见图21-2)。未钙化的包囊呈露滴状,半透明,细针尖大小,较肌肉的色泽淡;随着包囊形成时间的增加,色泽逐步变深而为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若见可疑病灶时,做好记录且告知总检将可疑肉尸隔离,待压片镜检后做出处理决定。
3.制片。取清洁载玻片1块放于检验台上,并尽量靠近检验者。用镊子夹住肉样顺着肌纤维方向将可疑部分剪下。如果无可疑病灶的,则顺着肌纤维方向在肉块的不同部位剪取12个麦粒大小的肉粒(2块肉样共剪取24个小肉粒)。将剪下的肉粒依次均匀地附贴于载玻片上且排成两行,每行6粒。然后,再取一清洁载玻片盖放在肉片的载玻片上,并用力适度捏住两端轻轻加压,把肉粒压成很薄的薄片,以能通过肉片标本看清下面报纸上的小字为标准。另一块膈肌按上法制作,两片压片标本为一组进行镜检(见图21-3)。
4.镜检。把压片标本放在低倍(4×10)显微镜下,从压片的一端第一块肉片处开始,顺肌纤维依次检查。镜检时应注意光线的强弱及检查速度,切勿漏检。
5.结果判定。
(1)没有形成包囊的幼虫,在肌纤维之间呈直杆状或逐渐蜷曲状态,但有时因标本压得太紧,可使虫体挤入压出的肌浆中。
(2)包囊形成期的旋毛虫,在淡黄色背景上,可看到发光透明的圆形或椭圆形物。包囊的内外两层主要由均质透明蛋白质和结缔组织组成,囊中央是蜷曲的虫体(见图21-4)。成熟的包囊位于相邻肌细胞所形成的梭形肌腔内。
(3)发生机化现象的旋毛虫。虫体未形成包囊以前,包围虫体的肉芽组织逐渐增厚、变大,形成纺锤形、椭圆形或圆形的肉芽肿。被包围的虫体有的结构完整,有的破碎甚至完全消失。虫体形成包囊后的机化,其病理过程与上述相似。由于机化灶透明度较差,需用50%甘油水溶液作透明处理,即在肉粒上滴加数滴50%甘油水溶液,数分钟后,肉片变得透明,再覆盖上玻片压紧观察。
(4)钙化的旋毛虫。在包囊内可见数量不等、浓淡不均的黑色钙化物,包囊周围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由于钙化的不同发展过程,有时可能看到下列变化:①包囊内有不透明黑色钙盐颗粒沉着;②钙盐在包囊腔两端沉着,逐渐向包囊中间扩展;③钙盐沉积于整个包囊腔,并波及虫体,尚可见到模糊不清的虫体或虫体全部被钙盐沉着。此外,在镜检中有时也能见到由虫体开始钙化逐渐扩展到包囊的钙化过程(多数是由于虫体死亡后而引起的钙化)。发现钙化旋毛虫时,可以通过脱钙处理,滴加10%稀盐酸将钙盐溶解后,可见到虫体及其痕迹,与包囊毗邻的肌纤维变性,横纹消失。
(5)鉴别诊断。在旋毛虫检验时,往往会发现住肉孢子虫和发育不完全的囊尾蚴,虫体典型者,容易辨认,如发生钙化,死亡或溶解现象时,则容易混淆,在检查时可参考表21-1进行鉴定。
表21-1 旋毛虫、住肉孢子虫、囊尾蚴肉眼检查及镜下区别
(引自孙锡斌,旋毛虫病肉的检验和囊尾蚴生活力的测定,1992)
项目 旋毛虫 住肉孢子虫 囊尾蚴 发育早期 发育中期 成熟期 虫
体
形
态 呈灰白色半透明小点,包囊呈纺锤形,椭圆形,虫体常蜷曲成S形或8字形 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毛根状小体。镜下,米氏囊内充满香蕉形滋养体和卵圆形孢子 粟粒大到米粒大包囊,囊内有可见的白色头节。镜下: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尚无或有发育不全的角质钩 黄豆大包囊,囊内充满无色液体,白色头节如米粒大。镜下: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角质钩 黄豆大包囊,囊内充满无色液体,白色头节如米粒大。镜下: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角质钩 寄
生
部
位 多见于膈肌、肩胛肌、腰肌及腓肠肌等 骨骼肌、心肌。尤其以食道、腹部、股部等部位寄生最多 肩胛外肌、股部内侧肌、心肌、咬肌及腰肌等 肩胛外肌、股部内侧肌、心肌、咬肌及腰肌等 肩胛外肌、股部内侧肌、心肌、咬肌及腰肌等 虫体钙化灶 肉眼检查 针尖大或针头大,灰白或灰黄色。与钙化的住肉孢子虫不易区别 虫体钙化灶略小于囊尾蚴钙化灶,呈灰白或灰黄色。触摸有坚实感 针尖大灰白色小点 粟粒大或米粒大,呈灰黄色 椭圆或圆形,粟粒至黄豆大,呈灰白-淡黄-黄色,触摸有坚硬感 压片镜检 包囊内有大小不等的黑色钙盐颗粒,有的在囊周围形成厚的组织膜 数量不等、浓淡不匀的灰黑色钙化点,有时隐约可见虫体 不透明的黑色块状物 不透明的黑色块状物 不透明的黑色块状物 脱钙处理 虫体或残骸清晰可见 可见虫体或残骸 未见或可见发育不全的角质小钩 可见角质小钩 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