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性的复苏》ppt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性的复苏》ppt课件1.ppt

阅读下列材料 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比较 (1)背景: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性质: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3)内容: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形式: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与统治者的关系: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 (6)影响:都打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 不同点 (1)对人的认识不同:前者以人文主义为指导,以人为中心,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对信仰与宗教的态度不同:文艺复兴主张信仰与思想自由,容忍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虽形成多个新教,但是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罗马教皇的权威。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3)波及领域不同:文艺复兴主要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性质和影响不同: 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从22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它是一幅长达2.65米、宽近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不像以前的圣母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亲近。此画现藏于德累斯顿。 《 圣母子 》 《绿野圣母》 《纱罩圣母》 拉斐尔创作了众多的圣母形象。那柔和的轮廓、大大的眼睛、挺拔的鼻子和小嘴,与希腊杰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维纳斯头像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拉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 疑难解析:文艺复兴艺坛三杰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 达·芬奇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最后的晚餐》是典型的例证。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摩西》等作品,反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英雄主义气概,反映了人的伟大。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作品则表现圣母的温柔美丽、慈爱幸福,充满人情味。 一、文艺复兴; 8、评价: 1)性质: 2)积极:思想、文学艺术、自然科学; 3)消极: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 ——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在西欧多数国家中发生的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思想、社会和政治运动,于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西欧,规模宏大,意义深刻。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 2)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受罗马教廷剥削和压迫,德国尤其严重; 3)导火线: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搜刮人民。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出售免罪券 二、宗教改革; 2、概况: 1)代表人物: 2)开始标志: 3)具体主张: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1546) 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的创立人。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 挑战教皇的权威的马丁·路德 二、宗教改革; 2、概况: 1)代表人物: 2)开始标志: 3)具体主张: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

文档评论(0)

dengyuan6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