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1.ppt
高等教育的发展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 点)的请示报告》。 《报告》提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具体规定:学制,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分别为2至3年。另办一年左右的进修班。学习内容,设置 “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 ???????????????????????????????????????????????????????????????????????????????????????????????????????????????????????? 各科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学生条件为选拔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 、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 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10月1 5日,国务院向各地发出电报: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全国首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共 4万余人。 工农兵学员在上课 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阅读思考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措施有哪些?取得哪些成就? 2、“文革”对教育事业有哪些严重冲击和破坏? 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⑴措施 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②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⑵意义: 使数千万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为人民服务 (1954年宪法) 4、1957年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两种教育和两种劳动制度 ⑴两种教育制度 ①全日制学校 ②半工半读学校 ⑵两种劳动制度 ①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 ②半工半读工作 ⑶作用: 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可贵的指导。 6、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后期) ①管理体制:加强地方对教育的领导 ②办学体制:多种形式办学方针 ③高等教育逐步发展 7、文革前的教育 成就: 意义: 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 ①各地大中学校停课,教学秩序混乱 ②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教育革命” ①领导体制: ②教学体制: ③高校招生: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3、高校恢复招生(1970) ①对象: ②方法: ③影响: 工农兵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结合。 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4、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教育界拨乱反正 时间:文革后 标志:恢复高考 2、教育体制改革 ⑴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⑵1987年十三大 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目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