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下古诗三首.ppt
古诗三首 蝉 作者简介 虞世南:唐代诗人(558年-638年)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为人沉静寡 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 器重。 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赏析 首句“垂 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固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流响出疏桐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 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 “桐”前用一“疏”字, 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从上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居高”的 “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用这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诗人把这一意义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了。 整体分析 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手法:比兴、托物言志 情感: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纯洁的胸怀。阐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巩固: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蝉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年杜甫居夔州时。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和哀伤。 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只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颔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设置问题):昔日的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 这一问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诗人所思念者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 结尾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诗人是以“孤雁”自比,“野鸦”则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赏析: 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鹧鸪 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青草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一片悲凉的苦意。 赏析 (首联)第一、二句:开篇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锦翼”两字,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 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