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泄 泻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泄 泻1.ppt

泄 泻 [概说] 一、概念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样的病证。 1.病有轻重 泄——大便溏薄而势缓——轻; 泻——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重。 2.好发季节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二、关于病名 濡泄——因水湿阻于胃肠,脾虚不能制水所致的泄泻,又称“洞泄”。 飧泄——泻下完谷不化。脾胃气阳虚弱,或内伤七情,或风、寒、湿、热诸邪客犯肠胃皆可导致。 暑泄——因感受暑毒之邪所致的泄泻。 大肠泄——泄泻之一。《难经·五十七难》:“大肠泄,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二、关于病名 溏泄——指泻下粪便清稀垢秽,犹如鸭粪。 骛泄——指泻下水粪相杂,色青黑如鸭粪,小便清,脉沉迟。又称“骛溏”。 滑泄——气陷下脱,久泻不禁者谓之滑泄。 五泄——见于《难经》,指胃泄、脾泄、小肠泄、大肠泄、大瘕泄。 三.沿革 1.本病首载于《内经》: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盛则濡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2.《难经》五泄:《难经·第五十七难》谓:“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胸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从脏腑辨证角度提出了五泄的病名。 三.沿革 3.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 。 4.汉唐时代将此病包括在“下利”之中,至宋代以后才统称为泄泻。 《景岳全书·泄泻》“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提出分利之法治疗泄泻的原则。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 四、讨论范围 本篇主要讨论以便次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的病证。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肠道疾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篇辨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感受外邪——以湿邪为主 “湿多成五泄”、“无湿不成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生洞泄。” 一、病因 (二)饮食所伤 《景岳全书?泄泻》:“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一、病因 (三)情志失调 《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而作泻者,……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四)体虚久病 二、病机 (一)发病关键为脾病湿盛,病理因素主要是湿 1.病理因素:湿 外感——以湿邪为主,湿邪入侵,损伤脾胃,运化失常; 内伤——脾虚失运,水谷不化,湿浊内生。 2.病变脏器:脾 湿邪困脾或脾虚失运 3.脾病(虚)和湿盛可互为因果 暴泻——多以湿盛为主,因湿盛而致脾病; 久泻——多以脾虚为主,因脾虚而湿邪壅滞。 二、病机 (二)脾失健运 ,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清浊相挟而下 《景岳全书?泄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三)久泄除脾虚外,还涉及肝肾 肝气不舒,土虚木乘,脾不健运,肝脾不调——痛泻阵作 (四)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可兼夹、转化 暴泻 迁延日久 久泻(由实转虚) 久泻 复受湿、食所伤 急性发作(虚中夹实)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溏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2.常兼有腹胀腹痛、腹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二、病证鉴别 1. 泄泻与痢疾的鉴别: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证,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无。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二、病证鉴别 2.泄泻与霍乱的鉴别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症,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 三、相关检查 1.粪便检查:粪便的量、质及颜

文档评论(0)

zhaoj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