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书治要》对世界和谐的启示.doc
《群书治要》对世界和谐的启示
和平安定,是全人类深切的期盼。
中国有一句谚语:「家和万事兴」。自古以来,帝王统治国家、教化百姓就是一个和字,所谓「政通人和」、「安和乐利」、「和气生财」,无不是社会祥和、天下太平的描述。中国北京的故宫,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这三代历时将近五百年。皇宫里有三个最主要的建筑物,称为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代表要时时养一种和谐的人生态度,然后时时循中道而行,时时又能保持这样的德行。
六百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那时候郑和的舰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将近三万人,一百多艘舰船走遍了全世界,没有侵略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占领一个地方,带给的是中国的文化、中国农耕及各种生活技术,是和平之旅。六百年后,所利益的国家地区之人民对他还念念不忘,七次下西洋都经过马六甲,马六甲的人民一直到现在,每条街道都有郑和庙。事实证明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一、人心不善是社会动乱的根源。
(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群书治要.尚书》
如今地球灾变频繁,举世纷争不断,全人类都希望化解灾难,实现安定和平,如何能真正用和平的方法去达成?《论语》里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事情都要从根本来思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净空老教授常用中医来譬喻,如要治病,首先必须把病根找到。我们现在来反思家庭、社会的种种问题。从身体来讲,现在的癌症、文明病非常多;从心理上来讲,现在的精神病、自杀率非常高;从家庭来讲,父子冲突、夫妻冲突、兄弟冲突,还包含不孝养老人、不教育下一代,这些整个家庭关系的问题;到社会当中,犯罪率节节上升,下一代的青少年犯罪率也很高,包含整个堕胎的情况,全世界一年堕胎超过五千万人,这是连禽兽都不会做的事,但是现在人类却在做,这是社会问题;以至于种种的天灾,看起来现象非常复杂,但是从根本人心上来看,事实上并不复杂。《尚书》是很早的一本中国的经典,里面提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句话点出了所有问题的大根大本,在人心。因为人心他追求利欲,追求自私自利、追求欲望,才会产生这些种种的问题。只要人心从利欲的追求、享乐的追求,转成道义、转成节俭,这些种种问题就会去掉。
(二)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群书治要.荀子》
在《群书治要.荀子》里讲,「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道义胜过利欲的时候就是太平盛世,利欲克制了道义的时候就是动乱时代。其实圣贤的一句话就能解决我们家庭跟社会,以至于国与国的所有问题,就是「义」要放在前面,「利」要放在后面。郑和重义轻利,想的都是各国百姓的幸福安乐,所以能与各国和谐友爱、共存共荣。
(三)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之。东益不祥。(东益。东益宅也。)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故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群书治要.孔子家语》
人类的灾难,来自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二千五百多年前,这《群书治要.孔子家语》就有记载,有一次国君问孔子:我听说房子往东边盖会不吉祥,真是这样吗?孔子就抓住这个机会,给予国君最重要的治国智慧,告诉国君:房子往东边盖不会不吉祥,但是有五件事情是真的不吉祥。第一,「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都是损害别人而利益自己,都跟人争,这个人一生不可能有福报,应该是念念为人想,心量大才有福报,所以认知错误,他一生不可能吉祥。第二,「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孝顺为齐家之本,遗弃老人只顾孩子,这个家没有孝道承传,那家一定不吉祥。第三,「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贤德的人、正直的人都不用,用了很多谄媚巴结的人,那这个团体、国家就不吉祥了。第四,「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长辈、老人不教伦理道德做人,下一辈又不学,整个风俗快速堕落,这是社会风俗的不祥。第五,「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圣人没有被重用,甚至于圣人的教诲没人要学,反而是功利主义挂帅,利欲薰心。从自身到整个世界不吉祥、不和谐的根源,孔老夫子在《孔子家语》里早就讲得清清楚楚了,所以只要能真听老人言,就能幸福在眼前。
和谐世界,从内心的和谐开始。
一、人之初,性本善。
中国童蒙经典《三字经》头一句就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是善的,每一个人都有纯净纯善的性德。「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也是《群书治要.论语》里面的教诲,本性本善,习性不善,被染污,学坏了,善与不善冲突了。就如刚才所说的义与利,利害、利益当前,第一个念头想到自利还是利他?我要自利,你也要自利,就发生冲突了;如果都想到利他,冲突就没有了,这是根本的根本。所以和谐世界要从内心的和谐开始,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苟不教,性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