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间一帘幽梦.doc
摘要:“梦”在宋词里出现的频率很高,在不同的词人笔下,“梦”的寓意也因人而异。探讨这一意象所包蕴的丰富含义,会有助于我们对词作者感情的把握和词本身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梦 人生 相思 爱国 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早就被赋予了一种丰富的含义,早在《庄子#8226;齐物论》中即有一段关于梦的典故: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在这个“庄周梦蝶”的典故中,梦成了虚幻与现实的融合,人们借此来形容变化无常的事物,借指生命的既齐同又有区别。另外在唐代柳宗元的《龙城录》记载的关于“罗浮梦”的典故中,梦又用来寓含好景不长及人生如梦的短暂性。另一个关于梦的典故要更为有名,那就是楚襄王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之事,梦又成了情爱与相思的象征。 梦作为一种意象在宋词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词作为一种文体,其主流是细腻深婉的,是适于表现人们幽约细美情感的,词人“在一些优秀词中所表现的情,已不是过去诗中常见的与是非道德判断相关的喜怒哀乐,而是内心深处的迷惘、凄迷、孤寂等很难说清为什么又需要表达的真挚情思和细腻感受,而这种情思和感受又是用一些细巧精美的语言意象来表达”[1],而梦作为一种意象正符合这种要求。它在宋词中频繁出现,成为词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载体,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内容上,梦都是构成宋词幽婉多情之意境的众多意象之一。无数词人以梦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心声,也在梦中为心灵世界打开了一扇小窗,使我们在千百年后,得以从这一个个梦中窥视词人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而conh从下表中我们也可看出宋词中梦出现的比率。(根据唐圭璋编《全宋词》统计。一首词中出现多个梦字只计一次;标题注明“纪梦”的词统计在内;存目词及残句不统计;含梦的地名、人名亦除外) 词人 晏几道 李清照 陆游 苏轼 秦观 王安石 欧阳修 张元幹 陈亮 词作总数 254 47 143 346 145 29 240 186 75 出现梦的作品数 63 11 37 53 36 7 41 40 12 比例约数 25% 24% 26% 15% 25% 24% 17% 22% 16% 一、借梦感叹世事难料、聚散无常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由中古向近古转变时衰弱动荡的封建社会后期,在版图、国力和事功方面远不能与唐代相比。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宋代文人的心态也与前代文人有所不同。他们在积极参政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自身的关注。尤其在政治仕途上遭受挫折之后,他们大多转向对个人命运的探索,开始注重内心世界的变化,并在作品中表达自身对人生、对生活的想法,在他们的词作品中即可见到这种感慨。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一0八二)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写。当年苏轼已四十五岁,著名的“乌台诗案”将他推向死亡的边缘。之后虽被贬黄州已有两年之久,但每次忆起仍是心有余悸。想起已度过的大半生,本是春风得意试图建功立业,忽而又身陷囹圄险些丢掉性命。人生如此无常,世事真是难料,想来真如一场梦。将要发生什么又是难以预知,一切都是那么不确定。谁又知道梦醒之后会是什么?无法预料。既然不可先知,那就只好发一声“人生如梦”的感慨,倒一杯酒祭奠曾经辉煌终归沉寂的英雄,静静等待梦醒后的一切。在苏轼的词中以梦感叹世事的并不少见,类似的还有其另一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这首词也是作于苏轼遭贬时期,他一再的以梦寓人生,既是指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指命运如梦般难以把握。类似的感叹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也可见到,如韦骧的[菩萨蛮]《和舒信道水心寺会次韵》: 琼杯且尽清歌送,人生离合真如梦,瞬息又春归,回头光景非。 香喷金兽暖,欢意愁更短。白发不需量,从教千丈长。 人的一生聚散无数,都无法把握。转眼间,春又来到,又是一年,回首之处,已非昨日光景。聚散无常,瞬息万变,离合之间真如一场梦,那么短暂又那么快,而何时再聚又无从知晓,正如梦之难以预料。 梦的短暂性和难以把握的特性,和世事的瞬息万变何其相似,以致那么多词人在作品中反复以梦感叹人生之无常。又如陈与义的“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晏殊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小径红稀)),王沂孙的“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