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尹珍简介.doc
尹珍简介
今新州镇的古毋敛坝,是尹珍居家、讲学、墓葬之地。和帝永元十一年(公元99 年),尹珍20岁时,跋涉千里,到京师洛阳,拜著名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研习五经文字。学成,于公元 107 年回故里。手建草堂三楹,开馆教学,西南地区自此始有学校教育。尹珍从地方事教育,声誉渐著,后汉朝廷向地方选举孝廉,地方官以其精通经学,选入文学科目,向朝廷举荐。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 年)学者应奉任武陵郡太守,“兴学校,举侧陋,移风易俗”。尹珍就近前往拜应奉为师,学习图纬,通三才,师生并显一时。《后汉书?西南夷列队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尹珍功成名就,但年老体弱,遂辞官还乡,将原学馆改名“务本堂”,矢志育人。公元 162 年病逝,葬于务本堂后。尹珍是贵州文化教育的鼻祖,“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也是著名书法家。尤精隶书。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录南北朝时期宋朝王愔所著《文字志》,所列秦汉以来著名书法家120人中,便有尹珍其名。尹珍在桑梓办学授徒,尽心竭力,死而后已,其伟业受后世敬仰。明代贵阳三个书院设尹珍专祠,清代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创立汉三贤祠中,专设尹珍祠,贵阳扶风山王阳明祠内附设尹道真祠,印江、铜仁等县之书院中均设尹公祠。四川境现为重庆市的南川县、綦江县均建尹子祠。公元 880 年唐人崔礽在今绥阳县旺草场立尹珍讲堂碑。境内新州镇的尹珍“务本堂”及“汉儒尹公道真先生之神位”碑,遗迹尚存。清代遵义知府赵遵律《尹珍考》,正安知州于钟岳《尹道真先生务本堂碑记》对尹珍的身世籍贯作详细考证。民国 32 年(公元1943年)出版的《贵州名贤传?尹珍传》载:民国期间,经中央政府批准,将正安县划出一部分另置新县,命名“道真县”以志纪念。
尹珍文化(一)
引 言? 正安历史源远流长,远在东汉时,尹珍远游中原求学。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礼,回到乡里设堂讲学,教化务本,传授人文思想。首开贵州文教之先河,尹珍是贵州文化教育的拓荒人。尹珍是东汉时期著名儒学者、教育家、作家、诗人、著名书法家。对西南地区的文化影响,沽溉深远,“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历代学人对尹珍身世的考证、求学成儒的研究、办学授业的影响,对尹珍“毋敛学”的研究以及对尹珍遗迹文物、轶事传闻的发掘,对尹珍的赞咏等,构成尹珍文化的主要内容。尹珍文化为贵州文化之发端,尹珍精神便成为贵州学人之楷模。尹珍文化成为一个鲜明的地域文化现象。唐宋以降,正安汉学已由私学发展为官学。正安的古儒学,遗址在唐都坝,为唐代建学处,为贵州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官学。宋代,珍州籍人冉从周,首中进士,世称“破荒冉家。”珍州籍人冉琎、冉璞兄弟,应四川余玠统领募招贤士,为其设计修建军事城防于合州钓鱼城,抗击“横扫欧亚无敌”的蒙元铁骑达 36 年之久,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座英雄名城。被誉为贵州历史上的城建大师。明代以后,尹珍被奉为有启迪作用的典范人物受到当政者重视,尹珍和孔子被同时立祠供奉。贵州抚宪号令各府县书院设尹珍木主,立祠供奉。“尊前贤、励后学”,明清两代贵州人才辈出,出现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盛况。而黔北成为贵州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以西南硕儒郑珍、莫友芝为代表,继承、光大尹珍文化,把尹珍精神:“不甘落后,千里求学的精神;热爱乡土,献身教育的精神”推向空前的高度,结出硕果累累。尤其是“沙滩文化”光华显世。民国 30 年,(公元 1941 年)从正安县划出一部分另建新县,取名“道真县”以志纪念。一代师宗今古道,千秋谁不仰门墙。一千九百年来,先贤“礼乐教化”之流风遗韵,泽被故土。尹珍故里开创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辉煌业绩。
尹珍身世
据文献记载,今贵州境内著名的“大姓”是来自中原和巴蜀的实边“豪民”。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开发南疆,“时又通西南夷,随者数万 … … 乃募豪民田西南夷,入粟县官,而纳受钱于都内”《 汉书 ? 食货志》。黔北境内的夷汉大姓有龙、傅、尹、董、谢等家族。大姓除谢氏外,都是从蜀郡、广汉、犍为(今川西平原、川南一带)即“三蜀”迁来的。“三蜀”大姓率先进入县境。尹珍是汉武帝时募到南夷地区豪民人家的后裔。
“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与功曹谢暹保境为汉”(《 后汉书 ? 西南夷列传 》) , “保境” 《说文》:“境,疆也,一曰疆土至此而竟也。”此地的“境”与“尽”通。保境即保卫牂牁北部边境。王莽天凤中公孙述自立为蜀王,当时控制牂牁局势的大姓反对公孙述割据,这些大姓多为郡县官吏,权势者,又有“夷汉部曲”即军队。他们维护汉王朝统治,巩固大姓地盘,并加强和中央王朝的联系,共同遣使北方向光武帝表示归附,受到朝廷封赏。尹氏大姓成为“一方豪强”之一。
秦统一中国前,在四川设蜀郡,在川黔湘鄂边境设黔中郡。秦开“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