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doc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试析湖南第一师范校训的文化内涵 何谓校训?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是这样界定的:“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尽管“德目”指的是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训育”主要是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但德育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追求通常是一所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精神的抽象和认同,因此,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其文化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简称湖南一师,下同 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德育资源。其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是该校校友毛泽东同志亲自审定并题写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扬一师的校训精神,使之与现代教育对接,不但对湖南一师的发展有益,对我国各级学校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更具有借鉴作用。 一、湖南一师校训产生的时代背景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一师获得新生,回到人民的怀抱,周世钊任湖南一师校长,他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情谊,1950年,受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一师师生员工得知这一消息,十分激动,特别是临近毕业的96班的同学借周校长去北京的机会,给毛主席写了一封2000字的长信,汇报学习情况,表示奔赴革命工作岗位的决心,并请毛主席为他们毕业题词。9月28日,周校长赶赴北京,10月5日下午4时,毛泽东派车接周世钊到中南海。故人相见,倍感亲切。相互叙旧后,周世钊送上96班同学的信及自己的两首即兴诗,并请求为一师题词。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1951年元旦刚过,湖南一师就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12月29日的来信,全校师生员工一下就雀跃了。信封内除了96班给毛主席的信,还有四张宣纸条幅,三张写的是“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两横一竖;一张写的是“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即为校训。[[1]] 二、湖南一师校训的文化内涵 湖南一师的校训不仅是毛泽东同志对一师全体师生、对全国党员、干部的谆谆垂教;更体现了他本人谦逊、勤勉和朴素的作风,还是湖南一师多年办学思想的高度浓缩,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现代精神的巧妙对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辨证处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 湖南一师的校训很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中“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德行与学问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的德先于学,学先于德的分歧。“尊德性”要求要先立爱人之心,树立信仰再获取知识;而“道问学”则强调先学问而后信仰。毛泽东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根据新中国建设的时代需要去挖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使之与现代社会融合,因此,他题写的校训很好地反映了“先学会做人,而后做事”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鼓励青少年养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服务。 尊德性的教育思想也是一师作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弦歌不绝且强音累振的根本原因。早在南宋时期,张栻创办城南书院之初就树立“恢复中原,尽雪祖宗之耻”的高远志向,居学做到“心忧天下”,用世则“康济时艰”。[[2]]在他的倡导下,城南书院学子大多投身抗金斗争,以奋伐仇虏克复神州为己任;民主革命时期,湖南一师不少青年才俊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毛泽东、黄兴、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段德昌、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郭亮、夏曦、袁国平、刘畴西、毛泽民、毛泽覃、陈天华、陶峙岳等许多革命先驱,他们光辉的一生是中华民族爱国注意精神的完美体现。第一师范师生载入《辞海》者达33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7人,无产阶级革命家9人,无产阶级军事家2人,还有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3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学习、工作长达八年时间。在求学时,毛泽东与志同道合者主持学友会,主办工人夜学,进行社会调查,成立新民学会,开展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斗争;在第一师范从教时,毛泽东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开展驱张(敬尧)运动、湖南自治运动,成立文化书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建立湖南党团组织,并从这里奔赴党的“一大”会场。毛泽东在第一师范,不仅使他自己实现了由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民主主义者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使湖南第一师范成为湖南革命青年的大本营和湖南革命的策源地。 在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尊德性”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断学业、抛祖业”为代价投身革命的行动上,或面临屠刀,或决战沙场;在和平年代,湖南一师针对大学生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始终注意把校训所蕴涵的“尊德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问学”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坚持市场性、师范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育人方针,鼓励学生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