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专题四.ppt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 (一)庆历兴学 (二)熙宁兴学 (三)崇宁兴学 (一)庆历兴学 ●庆历兴学 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4年),在范仲俺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一次兴学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3个方面: 1、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要求诸路府州军皆立学,县有士子200人以上也设学。 2、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帖经、墨义。 3、创建太学。招生200人,采用胡瑷的“分斋教学”制度。 胡瑗的分斋教学制度 胡瑗,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1035年被范仲淹任命为苏 州州学教授,后又任湖州主教。他在苏湖两地教学时,改变 当时崇尚辞赋之学风,重经义及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 斋,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 经义斋:学习儒家经义; 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堰水、讲武等 科,学生主修一科、副修一科,培养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 管理人才。 意义: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内实行分科教学;实 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开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 (二) 熙宁兴学 ●熙宁兴学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3年),在著名改革家 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2次兴学运动。这次运 动的主要措施包括4个方面: 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2、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官学。 3、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4、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三舍法 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 外舍:定额700人,地方官学所送学生经考试合格者入学。每月一试,每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第一、二等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内舍。 内舍:定额300人,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为优、平者再参考平时表现升入上舍。 上舍:定额100人,每两年用科举考试的“省试法”考核,上等者免殿试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省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免乡试直接参加省试。 《三经新义》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官》经义的重新训释并颁布大下,即有名的《三经新义》。 (三)崇宁兴学 ●崇宁兴学 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了北宋的第 3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5个方面: 1、在州、县两级普设学校,并在路一级设提举学事司进 行管理。 2、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联系的学制系统。 3、新建辟雍,并扩大了太学的名额。 4、恢复医学,新设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 5、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二、书院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书院产生的原因 (二)宋初六大书院 (三)北宋以后书院的发展 (四)书院的组织管理 (五)书院教学的特点 (一)书院产生的原因 书院产生于唐末,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方面: 1、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2、私人讲学的传统 3、佛教禅林的影响 (二)宋初六大书院 1、白鹿洞书院 2、岳麓书院 3、应天府书院 4、嵩阳书院 5、石鼓书院 6、茅山书院 1、白鹿洞书院 2、岳麓书院 3、应天府书院 4、嵩阳书院 5、石鼓书院 6、茅山书院 (三)北宋以后书院的发展 1、朱熹与南宋书院的发达 1179年 ,朱熹下令修复白鹿洞书院。次年修复后,朱熹亲自掌教,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这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学规。 1194年,朱熹又对岳麓书院进行了修复和扩建,也亲自讲学,学生达千余人。 《白鹿洞书院揭示》 2、明代书院的发展 (1)明代书院的发展历程 明朝立国—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沉寂; (2)正德年间(1506—1521年)—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兴盛; (3)明中叶以后:禁毁。 东林书院 2、东林书院 (1)完备的讲会制度使之成为文化学术中心。 (2)密切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活动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东林名联 3、清代的书院 (1)清政府对书院的控制 控制书院的设立,掌握书院的经费 控制书院的师长的选聘权 控制书院的招生和对生徒的考核 2、清代书院的类型分化 以讲求理学为主的书院 以学习制艺(八股文)为主的书院 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为主的书院 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 4、清末改书院为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清政府下诏,利用已有的书院教育资源,将各省所有书院,在省城的均改为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的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改为小学堂。 (四)书院的组织管理 1、办学方式与经费 2、办学特征 3、学规 1、办学方式与经费 (1)办学方式:由私人教育机构向官学教育机构演变。 (2)办学经费:主要依靠院田的收入。 2、办学特征 (1)办学目标: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 (2)选址:多设山林僻静之处 (3)主持人:自行聘请地方名儒 (4)奉祀:多奉祀本学派鼻祖 (五)书院教学的特点 1、教学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