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现代化与社会基础之重构_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法理学思考.pdf

法制现代化与社会基础之重构_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法理学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制现代化与社会基础之重构_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法理学思考.pdf

·专 论 · 政治与法律 年第 期 !##$ $ 法制现代化与社会基础之重构 ———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法理学思考 孙育玮 张善根 ( ) 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上海!##!$% 摘要:由于市民社会对西方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学者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 切关怀 市民社会研究被纳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广阔视野。本文从法学的 角度,从分析市民社会理论的演进入手,指明该理论的当代含义及其现实意义;从分析中国乡土 社会的历史影响和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困惑,反省我国作为现代法治社会基础的市民社会之缺 失,进而指明当代中国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历史必然性;从国家与社会二元良性互动 的总体需要出发,就如何培育和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提出几点实证性对策。 关键词:法制现代化;乡土社会;市民社会;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引 言 法制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启动、维护、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变革的概念,实质是指由传统人治向与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相适应的现代法治转型。其不仅仅是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 ! 法律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从法制现代化内涵的一般性描述,我们可 “ 以从中挖掘出法制现代化的两大标准。即 以法治为关键性变项的法制现代化,便蕴涵着两类相 互关联的判定标准:一类是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它表现为法律的形式化,或称工具合理性; 另一类是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标准,它集中体现为法律的价值合理性。”由此可知,法治作为法制 作者简介:孙育玮,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张善根,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法理学研究生。 · · ! 现代化的参照标准,是法制现代化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走向法治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需 “ 要指出的是,这种兼容形式合理和价值关怀的现代法制,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现代法制的 理想类 ” ! “ ” 型 ,而且是源于西方的概括和抽象。 虽然这一有关现代法制的 理想类型 ,已作为理念和认识 工具被我国大多数学者认同和采用,形式合理与价值合理也应成为设计我国法治目标的基本理 想,但不应当忽略理想与现实、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之间毕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我们便不 “ 能简单地把我们对法制现代化标准的认同就等同于我们中国法制现代化实现的本身。对 理想类 ” 型 的认同,这还仅仅是问题的开始,我们将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众所周知,我国法制现代化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是因一个较先进的法律系统对较落后的法律 系统的冲击而导致的一种社会性的进步转型。经过百年来的探求与摸索,经过从被现代化向自主 “ ” “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