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教案1(苏教版必修二).doc
六国论
从容说课
本文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的第一课。《六国论》是一篇议论历史的文章,表面上评的是六国,实际上讽刺的是北宋。因为当时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羌族建立的西夏屈辱求和。作者就借六国割地给秦国因而最后灭亡的史实,暗示北宋王朝不应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而应该对辽、夏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的过程中,在注重整合、倡导开放、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新模式下,聆听依然清晰可闻的历史回声,让激荡起的历史回声在我们心中久久萦绕,光照千秋。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弊、率、完、患、暴、判、速、再”等词语的意义,了解“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
2.洞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心论点的内涵。
教学难点
提出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后,作者为什么还提出两个分论点?其一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另一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作者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展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是比较难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国形势图、朗诵资料、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激情背诵课文,掌握文中“弊、率、完、患、暴、判、速、再”等词语的意义。
2.了解“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并了解使动用法。
3.学习本文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朗读,小组探讨,交流分享,共同完成对课文的把握。
2.通过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从而体会文章的意图及作者的动机。
3.通过思维训练,促进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精神及认真做事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借古讽今,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培养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与时俱进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选自《贞观政要》)那么,我们如何以史为镜呢?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下面,我们就学习《六国论》,看看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是何以演变为一枝独秀的。苏洵的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论证技巧证明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哪位同学对苏洵有印象?
生 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北宋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都城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生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师 讲的不错!
生 我还到过“眉山三苏博物馆”呢!三苏祠因三苏父子而享誉中外。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耀至今。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三苏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为民众做了不少好事,可以说是彪炳千秋。
师 我有机会也一定去旅游一次,真切感受“三苏”的风采!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六国论》呢?他的动机何在?
生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庆历二年(1044),宋又被迫与契丹订盟,每年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宋每年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 全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洵的《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5讲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6讲 基本算法语句.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7讲 基本案例.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8讲 随机抽样.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9讲 用样本估计总体及线性相关关系.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讲 集合.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21讲 几何概型和随机模拟.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22讲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23讲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c
-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24讲 三角恒等变形及应用.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教案2(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教案3(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1-2《听听那冷雨》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1-2《听听那冷雨》同步练习2(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1-2《听听那冷雨》同步练习3(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1-2《听听那冷雨》教案1(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1-2《听听那冷雨》教案3(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1-2《听听那冷雨》教案4(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1-2《听听那冷雨》教案5(苏教版必修二).doc
-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1-2《听听那冷雨》教案6(苏教版必修二).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