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与特种加工技术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细与特种加工技术2.ppt

微小型机械的常用微细加工方法及性能比较 几种常见微细加工方法的性能比较 微小型系统的实用化离不开微细结构的制造技术 微细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硅基微制造和非硅精密微制造技术 常规与大型系统中也有一些零件整体尺寸虽不微小,但局部具有微细结构 微传感器、引信、微喷嘴等迫切需要提高稳定性和量产。 微细结构加工技术是新世纪提升国家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发达国家极为重视。 1)硅基微小型结构与微系统 硅基微小型结构制造技术国外已实现标准化,现已形成了上百条标准工艺线及标准加工工艺。 基于硅基微结构的微传感器国防应用最为广泛,微惯性器件、无线集成微系统及微小型推进系统等。 开发新的加工技术及微加工技术的模拟与仿真。 2)精密超精密制造技术 日本于1996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车床。2000年又制作了便携式微型工厂。金沢大学米山猛等人研制了一台微型车削系统样机。 德国阿亨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大学开展了对淬火钢和硬铝材料的微型器件的铣销工艺技术的系统研究。 FANUC公司开发出了气体静压式的1nm分辨率的五轴联动微小型超精密加工中心,其进给方向直线度为0.3μm/200mm。 3)微细特种加工技术 日本东京大学发明的线电极电火花磨削技术。 比利时鲁文大学运用微细电火花加工方法开展了大量微型机械传感器件、执行器件的加工研究。 美国斯坦福大学利用硅蚀刻技术获得硅模具,并采用电铸法反求微细电极获得了具有复杂形状的微细铜电极和银钨电极。 德国MPG采用纳秒级超短脉宽脉冲电流技术,从而实现了数十微米尺度的的金属三维复杂型腔的微细加工。 4)微塑性成形技术 微塑性成形是一种低成本、批量生产微型器件的成形技术。日本Gunma 大学设计和制造了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成形装置。研究了非晶合金的微挤压成形技术。 德国的纽伦堡大学和不来梅大学系统地研究了铝、黄铜和不锈钢的微小结构的成形问题。 微成形的产品主要有微齿轮、微连接器、接触针、微型螺杆、接触弹簧、微阀、微泵等。 5)微铸造技术 微精密铸造技术是将传统铸造的低成本、大批量快速制造技术的优点和前沿的微机械科技完美结合的一个范例。 2004年,德国卡斯鲁研究所发表了该研究所发明的微熔模精密铸造工艺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微熔模铸造工艺制备了微叶轮和微喷嘴,整个构件的尺寸或精细部位的尺寸都处在微米量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刚刚开展微小构件的铸造成形研究,其所铸出的微小构件最小尺寸为400-600μm 6)微检测技术 面向微细加工领域的三维快速超精密测量已经成为现代测试技术和仪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981年美国IBM公司发明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三维分辨力,分别可达到10nm和2nm。 白光干涉仪是近年在MEMS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三维测量技术,美国Veeco和英国的Taylor Hobson公司相继推出产品,其轴向测量分辨力已达到0.1nm。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是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一种非接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高精度和高测量速度等显著技术优势 7)微小型结构与系统的数字化集成与仿真技术 数字化仿真技术是融合建模/仿真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 数字化仿真技术全面突出了仿真的重要性,为寻求系统的全局最优解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 微结构与微系统设计与仿真工具的研究开发。微系统商业化设计与仿真软件IntelliSuite 、Coventerware等。 许多有限元分析软件也逐步进入微系统设计工具领域,如ANSYS、Fluent、ANSOFT等提供了部分设计功能 8)微装配集成技术 日本东京大学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微操作系统进行了微型涡轮和微型六和塔的装配 德国Karlsruhe大学研制的Miniman-III型微动机器人,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完成10nm以下的高精度微操作,可以对微小物体进行高精度夹持、搬运、操作和定位,完成了微型齿轮的装配。 美国Sandia实验室建立了用于微型LIGA零件装配的实验系统,完成了采用LIGA技术加工的微型齿轮的抓取和释放操作 瑞士联邦工学院研制的纳米机器人,采用两种遥操作方式,把100?m的金刚石晶体排成“ETH”三个字母。 总结: 目前国内外对微细结构的加工工艺、制造装备、测试手段、组装集成技术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逐步进入工程实用化阶段。 建立针对微细结构制造的研发基地,对各相对独立的方法进行有机集成,构成较为完善的、可以满足不同材料和结构加工的、并具有批生产能力的制造系统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哈工大微细加工基地建设情况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02年整合全校有关的机械、材料、微电子、测量、化学、物理等相关学科资源成立了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并得到985工程的重点建设。该中心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