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意映卿卿.doc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对女方的称呼。
竟书:写完。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比喻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
彀:同“够”。
司马春衫:“春衫”应为“青衫”,参见《琵琶行》。这里表达自己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情。
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语云:古语说。
充:扩充。
体:体谅,体察。
永福:永久的幸福。
与:与其。
禁:禁受。
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
切切:形容私语时低微细小的声音。
有身:怀孕。
意洞:林觉民的字。
(汝):原文缺,据文意补。
寸管:笔的代称。
肖:像,似。
第:但。
眼成穿而骨化石:这里用来形容夫妇离别两地相思的痛苦。
钟情:多情。
率性就死:毅然踏上死地。
后日:今后的日子。
偶我:以我为配偶。
嗟夫:表示感叹。
抑:还是,或者。表示选择。
辛未:应是“辛亥”,此书作于黄花岗起义前三天的1911年4月24日,即农历辛亥年三月廿六日深夜。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27日,与辛亥革命在武昌取得成功在同一年。辛亥革命乃后来之词,那时尚未有统一称呼,此处作“辛未”。
一、实词
(一)通假字
几家能彀 (“彀”通“够”)
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
念六夜四鼓 (“念”通“廿”)
(二)一词多义
语:集诸将而语之曰(告诉,动词)
何事不语 (说,动词)
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终于,副词)
旦日飨士卒 (兵,名词)
鲁肃闻刘表卒 (死,动词)
五万兵难卒合 (仓猝,副词)
竟:竟日不出门 (全、终,形容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完毕,动词)
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信,名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写,动词)
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自身.代词)
且以汝之有身也 (身孕,名词)
禁: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经受,动词)
重刑罚以禁之 (禁止,动词)
二、虚词
其: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他,人称代词)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人称代词)
吾亦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今则又望其真有 (它,代词)
汝其勿悲 (可,语气副词)
三、词类活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一个“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后两个“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前一个“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后两个“幼”,形容
词用作名词,孩子。)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悲,悲痛,形容词作名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
意洞手书(手,亲手,名词作状语)
编辑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与妻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编辑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思绪澎湃,委婉曲折地叙写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表现了一位民主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文章紧紧围绕“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这一矛盾复杂的感情,写得缠绵悱恻而又豪情满怀,是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之歌。编辑
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省闽侯县(现福州市)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是作者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信中洋溢着对妻子无尽的爱恋,对生活的热爱。但作者并没停留在儿女私情之上,而是将儿女之情同革命事业相比,使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作者时时作安慰,时时作解释,信中反复强调“吾至爱汝,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