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梦——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doc
呐喊------我们的梦
济南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界的民间艺术家们,两年来,自发地酝酿着这样一件事:
以缩微老济南火车站为中心,办一个:济南传统文化主题展。通过这个窗口平台的展示,唤起人们对保护和传承济南地区地域文化的关注,也圆济南市民心灵深处一个破碎了的怀旧梦。
这也是济南地区民间艺术家们的呐喊:救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救救我们的民俗文化。留住人们记忆中的梦,留住祖宗的魂。
这也是济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是他们的梦,也是我的梦
我是这个梦的发起者和策划人。
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做这件事,大家在共同努力圆这个梦。我在在不同的场所向专家、学者、汇报、交流,我们这个梦的创意和要达到的目的。并得到专家、学者梦的大力帮助 。谢谢他们带我们一起圆这个梦。
我给自己定的位: 我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就是说,第一、我是做文化;第二、我是做手艺。
我想,今天所有的民间艺术家们当之无愧都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定位:无论他们从事什么手艺;用什么方式讲述传统与民俗的故事,都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
这个定位非常重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和尊重,也是对这些艺术家们在困境中坚持传统文化的鼓励褒奖。 它明确地告戒人们:今天我们所有形式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源自民俗文化的派生出来的手艺、故事、传说,词曲、古村、古迹、黄河泥塑、陶艺等等,几乎都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风险,说不定那一天,这些东西就没了,就消失了。等你认识到和反映过来的时候,已经荡然无存了。实际上很多传统门类的文化和手艺已经丢失了。再不保护,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贝就都没了。这就是 呐喊,这就是呼唤。
值得我们高兴和欣慰的是,济南地区有这么一大批从事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家们,从他们的身上你能读懂担当的使命和责任。在专家、学者和的鼓励下,顽强的坚持着,在困境中尽自己的力量,抢救、恢复、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这是济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一大幸事。
这些艺术家们家是耕牛、是纤夫。在困境中,拉着这条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大船,与困难拔河、较劲,拼命地拉住逆流中航行的大船,倾尽全部力量,拼了命,阻止它后退。实际上他们拼了命也只有这一点点力量,根本 阻止不了它后退和消失的势头。这些艺术家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尽力想办法让它消失的慢一些。这就是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今天面临的尴尬现状。
我们静下来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很心痛、很凄凉、很悲哀、、、、、、是不是我们传统文化记忆中的梦,一点点的变得么胡起来。
高兴的是大家认识到了,团结起来了,行动起来了。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方向,并且有一种使命感和担当的责任,已经行动起来在做这件事。这是济南地域文化的幸事,这是我们时代的幸事。
想想济南老火车站、高都司巷、泉城广场前身的老街区等等、、、、、、就知道做这件事是多么的有意义。这些带有地域文化标志的丢失,标志着一个地域传统文化的梦也在一点点的消失,一个地域文化的记忆也在一点点的消失。我们传统文化中活的教材丢失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心痛的原由。
看看曲水亭街、芙蓉街、红楼教堂、朱家峪等等,幸存留下,并且保护的很好、、、、、、我们庆幸,庆幸我们的文化留下来了。记忆留下来了。一个丢失了,一个留下来,这也是我们面对的现状。
今天,很多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中许许多多宝贵的东西,已经是真的丢失了,已经很难再找回来了。东西丢了?我们也知道了它的宝贵,但是一切都晚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这也是我和众多济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们在这个痛苦和迷茫之中,摸索和寻找着,有什么好的办法,保留和延续这些个代表地域 民俗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的手艺,使它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至少是想办法,使它丢失的少一些,丢失的慢一些。因为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民俗的太多 的梦,更承载着传统文化复兴的梦。
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现状,近些年变得好一些,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等。这说明在国家层面开始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有了再认识,起码认为它是不能再丢了,再丢,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就一块消失了。想一想,多么的可怕、、、、、、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我自己是这样认识这些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的。
我拜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也在沉思中探寻如何才能把传统文化的根留住。我知道这个问题有些大,也知道即使是专家回答起来也不容易。你看,现代化的大潮把传统文化冲击的支离破碎,很多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可能在你眨一下眼睛的时候,就丢失了。
我们可能听到过人们这样讲:吆,这个东西我前几年还看到过,怎么今天就没了。这就是今天的人们对传统的东西的丢失,一种留恋又无奈的心情。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一不小心就没了,消失了。你从人们的眼睛里和内心深处都能感受得到,人们对传统的东西的丢失带来的那种留恋、无奈和遗憾。
我自己也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丢失,使今天的人们感觉到,梦都丢了,魂自然就没了;根,在不知不觉中就丢了,没有了根,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