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竖下荷载作用下KJ的内力计算
一、弯矩二次分配法
(一)预备知识
1.固端弯矩:
2.转动刚度S、分配系数μ、传递系数C
图1
(二)原理:通过举例同学们来感受:
例12-1如图所示:要求计算杆端弯距并绘出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通常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侧移不大,对内力影响较小,为计算方便,可近似按无侧移框架考虑。
解:本框架结构、荷载对称,利用对称性的原理可取一般计算。对于奇数跨在对称轴上,不能转动也不能水平移动,只能竖向移动,所以在对称轴上简化为定向支承,其计算简图简化为图3
中间跨的计算跨度为1.5米,其线刚度变为8.8*2**2=4*8.8(i=EI/L 原L=3.0m时,i=2*8.8;现L=1.5m ,i=4*8.8)
1.转动刚度S、分配系数μ计算
图2
层次 节点 杆件名称 线刚度 转动刚度 节点转动刚度之和 分配系数 二层 C CB(下柱) 1.38 4*1.38 4*8.38 0.16 CF(右梁) 7 4*7 0.84 F FC(左梁) 7 4*7 4*(7+1.78+8.8) 0.4 FE(下柱) 1.78 4*1.78 0.1 FO2(右梁) 8.8*4 8.8*4 0.5 一层 B BC(上柱) 1.38 4*1.38 4*91.38+1.0+7) 0.15 BA(下柱) 1.0 4*1.0 0.10 BE(右梁) 7 4*7 0.75 E EB(左梁) 7 4*7 4*(7+1.78+1.29+4) 0.37 EF(上柱) 1.78 4*1.78 0.09 ED(下柱) 1.29 4*1.29 0.07 EO1(右梁) 8.8*4 8.8*4 0.47 2.固端弯矩计算:
层次 边跨(L=7.5m q=52KN/m M=1/12qL2) 中跨(L=1.5m q=38KN/m)M=1/3qL2)
(L=3.0m q=38KN/mM=1/12qL2) 二层 MCF= -MFC=-1/12*52*7.52=-244 MFF /=-1/12*38*32=-28.5或
MFO2=-1/3*38*1.52=-28.5 一层 MBE= -MEB=-1/12*52*7.52=-244 MEE /=-1/12*38*32= -28.5或
MEO1=-1/3*38*1.52= -28.5 3. 弯矩的分配与传递
(1)第一次分配:将节点的固端弯矩之和的反向乘以该节点处各杆件的分配系数,就是每个杆件第一次分配到的弯矩。
(2)第一次传递:(对于每个节点开始,应该是周围杆件第一次分配得到的弯矩乘以分配系数,就是该节点得到周围杆件传给的弯矩)即:
1)左梁传给右梁,右梁传给左梁 2)上柱传给下柱,下柱传给上柱
这样就又得到不平衡弯矩。
图3
(3)第二次分配:将第一次传递得到每一个节点
的不平衡弯矩之和后,再反向乘以该节点处各杆件的分配系数,就是每个杆件第二次分配 到的弯矩。其结果见图4
若循环下去第二次传递→第三次分配。。。。。一般来说第二次分配,不再传递分配,以满足工程要求。
图4
步骤:1.根据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各节点杆件的分配系数
2.计算梁的固端弯矩
3.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并向远端传递后,再在各节点分配一次即结束。
作业:看懂例题后,要求绘出KJ的弯矩图和剪力图、轴力图。
二、分层法
(一)原因:分析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在某一层框架梁上时,其弯矩对本层梁和与其相连的上、下层柱影响较大,其它层梁、柱弯矩影响较小,特别是梁的线刚度大于柱的线刚度时,这一特点更明显,这样可以进行下列处理。
(二)原理: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
1.基本假定:(1)忽略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由侧移引起的弯矩
(2)忽略每层横梁上的荷载对其它各层梁的影响(以及除相邻层上、下柱影响外,其它各层柱的影响)
(3)假定相邻层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端
根据上述假定,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分层计算,即各层梁及其相连的上下柱所组成的开口框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1)这样就将多层框架分解为多个开口的框架,并用二次分配法进行计算
2)分层计算所的梁的内力较接近原框架梁的内力,而柱的内力为为每个开口框架柱的内力在对应位置叠加才为原框架柱的内力。
2.注意:
在分层计算中,假定相邻层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端(转角θ为 0)而实际转角不为O,有弹性嵌固作用,使柱的转动刚度降低,所以:
(1)除底层柱外,其它层柱的线刚度x0.9的折减系数,梁不折减。
(2)除底层柱传递系数为1/2外,其它层柱传递系数为1/3,梁不变。
(3)由于分层法比前面的还要近似,框架节点最终弯矩是不平衡,但一般误差不大,若提高精度,可对不平衡弯矩进行一次分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菜籽粕的脱毒工艺及添加杜仲、脱毒菜籽粕鸡饲料研制.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纤维素醚市场运营动态与未来投资经营策略报告.docx VIP
- 应急能力处突.pptx VIP
- 年金现值、终值、复利现值、终值系数表.pdf VIP
- 七年级(上)数学自招班--第6讲 轮换对称式的分解 教师版 .pdf VIP
- 2024年全球及中国自拍照摄影亭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docx
- 《MD280系列通用变频器用户手册》20181213-E03-19010021.pdf VIP
- 仓库保管员技师理论知识题库及答案.pdf VIP
- 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试行)-TCAGHP 006-2018.pdf VIP
- 蓝色精美简约风网页设计师个人简历通用Word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