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隶书.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隶书.ppt

第二课隶书源流与赏析 教学目的 1、了解隶书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征。 2、了解汉代隶书的成就及其类型,并熟悉汉碑隶书代表作品的风格特点。 3、了解隶书书法在清代的复兴与繁荣情况,认识清代书法家在隶书方面的发展创新及主要代表人物的风格。 三、隶书的复兴 唐代中期隶书曾一度活跃,出现了包括唐玄宗在内的一批隶书名家,不过唐人的隶书受楷书影响,从点画到结构都显得拘谨刻板,缺乏汉隶那种古朴雄浑的艺术效果,所以很快便归于沉寂了。 清代 清代许多学者出于研究历史和古文字学的需要,开始重视搜集和研究古代石刻文字资料,由此带动大批书法家把兴趣转向古代碑刻,最终形成了继汉代以后又一个隶书书法的高峰。代表人物: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等。 注:清代前期的隶书主要模仿汉碑隶书的风格面目,到清代后期,许多书法家都在学习汉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使隶书创作呈现出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隶书的结构规律 因字立形,扁方取势 左撇右磔,两旁舒展 上紧下舒,有收有放 分布均匀,匀中求变 * * 一、隶书的产生 1、隶书(隶:隶卒、徒隶、附着)是从篆书中演变出来的一种书体,最早出现在战国。因为它最初是在那些负责抄写大量公文、书籍的下级官吏中产生和流行的,所以秦朝时便把它定名为“隶书”。 2、隶书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 → 秦朝 → 汉代 → 魏晋时期 → (出现) (推广) (极盛) (退出实用功能走向装饰 ) 唐代中期 → 清代 (一度活跃很快沉寂) (复兴高峰) 注:隶书从开始萌芽到成熟定型大约经历了五百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无数刀笔小吏和下层文化人的不断加工创造、美化完善,才使它变为一种独立的字体。 二、汉代隶书的辉煌 ★隶书在汉代被广泛应用并发展到极盛,到东汉已经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汉代统治者用隶书取代小篆作为标准字体,于是隶书开始摆脱手写体的随意性,很快形成了规范统一的特征,同时书写方法中出现里一些装饰性的用笔技巧,成熟的隶书已经完全没有了象形成分,是纯粹符号化的线条结构。 ★留存到今天的汉隶作品有两大类: 一类简牍、帛书等墨迹。 简牍墨迹具有浓厚的自然书写意趣,在技法上显得轻松率意。它对汉隶书写技巧反映得最细致真实,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和汉代书法艺术最重要的资料。最著名的有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敦煌汉简等。 另一类是传世和出土的碑碣、摩崖等石刻文字。 石刻文字注重庄重严谨,在体势上更显统一整齐。它是人们了解和研究汉代书法的主要依据,代表《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等。

文档评论(0)

leiy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