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健康营养药膳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大会交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浅释
魏勇军
(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 河北邯郸05600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词,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两千年来,做为重要的治未
病思想原则,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指导正确养生、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1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lIl历代医家的不同解释
1.1.1以阴阳生长收藏而论:明代医家马莳和清代医家高士宗均从四时阴阳变化规律,顺养生长
收藏之气立论。马莳云:“圣人春夏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
也。”高士宗亦论: “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
之气藏。”认为春夏主生长,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主收藏,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因此,人应
在春夏之时保护体内的阳气,以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体内的阴气,使阴气得以收藏。
才能使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不易患病。
1.1.2以阴阳互制而论唐代医家王冰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该“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隅
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易伤阴,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而顾护
阴精;秋冬阴盛而易伤阳,故宣食温热以抑其阴盛而保全阳气。是借药物、食物寒热温凉之性,以制
约四时体内阴阳之偏盛,通过互制,达到互养,使阴阳平衡协调。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不治已病治未病》
文中日:“……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如此。……以之食温食热而养其阴,圣人秋
冬治未病者如此。”朱氏认为,春夏阳旺易伤阴液,食寒凉药食则滋养阴津,而制约阳亢,防止暑热津;
秋冬阴盛易伤阳气,食温热药食则温补阳气,而温化阴寒,以制阴寒之盛。此说同于王冰。
1.1.3以阴阳互根而论:明代医家张介宾日:“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
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
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
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认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做准
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又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
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春夏养阳,阳气旺盛则
使秋冬之阴有根基,从而阴气更充足;秋冬养阴,阴精充足则使春夏阳气化源不断,从而阳气更旺盛。
这对阴虚或阳虚体质的养生及病后阴阳偏衰者的善后调养有一定的意义。
lI 1.4以阴阳虚盛而论:清代医家张志聪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
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认为春夏季节天气炎热,人体内
的阳气随汗液外泄而相对虚弱,加之人们易食生冷瓜果,贪凉饮冷,伤及阳气;秋冬季节天气寒冷,
阴气旺盛,人们添衣加被、过食辛香热辣之品,耗伤体内的阴津。故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有“夏
月伏阴”之病,因而春夏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有“冬月伏阳”之病,因而秋冬
一355—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健康营养药膳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大会交流
宜养其内虚之阴。
上述四种见解,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但均来自于临床实践,皆从“四时阴阳者,万
物之根本”的原则基础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所以正确理解其涵义,将他们的见
解辩证的运用于临床中,则都能起到指导养生保健和临床治疗的作用。
1.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涵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论》日:“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生命规律源于四时阴阳的运动变化,人是阴阳的统一体,
天人合一,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四时之变,寒暑更胜,阴阳迭作,无时不影响着人的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ZS 0678—2025《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本底血清样本管理规范》(水印版).pdf VIP
- 2025年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课件(共37张PPT).pptx VIP
- 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抢救流程与规范.pptx VIP
- 平衡梁组件的承压检测装置.pdf VIP
- 2025年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44-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T_CIEEMA002-2020.pptx VIP
- 供货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docx VIP
- 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docx VIP
- T_ACEF 207—2025(工业有机废气收集系统技术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