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与忠-明遗民对明清之际江南女性殉节的书写.pdfVIP

节与忠-明遗民对明清之际江南女性殉节的书写.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节与忠-明遗民对明清之际江南女性殉节的书写.pdf

第22卷第2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月 Vol Journalof Sciences 22,N02 Wenzhou Mar,2009 University‘Social 节与忠:明遗民对明清之际 江南女性殉节的书写 沈雪莹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战乱频仍,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战乱,江南地区出现女 性为保全贞节而大量自杀的现象。明遗民恪守民族意识和忠于明朝的理念,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 遗民心态表露无遗,并成为其精神寄托与价值取向。他们通过对大量的江南地区女性死亡事件的记述, 利用江南地区殉节女性的事迹,以“天地正义仅见于妇女”为论调,借女德以讽士,折射了亡国之际 对于“节”与“忠”的思考,其最终目的是维持其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 关键词:明清之际;明遗民;江南女性;殉节;忠诚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09)02.0058.06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DoI:10.3875巧.issn.1674.3555.2009.02.11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战乱频仍,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战乱,江南地区出现女 性为保全贞节而大量自杀的现象,这在全国其他地区并不多见。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妇女的大量死 节与殉国,与江南各地轰轰烈烈的抗清义举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成为清代以后文人 学者难以割舍的历史记忆。 江南的安定富裕,被明清鼎革这一重大事件所打破,女性的生命际遇由此而改变。在巨大的 社会动乱中,江南女性的生存状况严重恶化,女性应对变乱的能力低下,应对方式十分有限,大 量女性选择以死来面对。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女性的殉节数量在全国来说也是最多的。明遗民通 过将这些记忆与民族相联系,以形成民族意识。 对于明遗民来说,他们通过描写大量的江南地区女性死亡事件,利用江南地区殉节女性的事 迹,折射了亡国之际对于“节”与“忠”的思考,以此维持其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 一、亡国记忆与遗民心态 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甲申年总不失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年。”【l】中国历史在此发生巨大 转折,国家兴亡,家族兴衰,个人荣辱,于这一年汇成一个聚点。这一年,汉族士大夫面临着严 峻的考验,生与死的抉择就放在他们面前;这一年,明遗民未死而选择了生,但失节的恐惧如梦 魇缠身。 相对于以往的朝代更替来说,明清易代更有着其特殊性——“以夷易华”。在中国传统的思 收稿日期:2008.10.08 作者简介:沈雪莹(1983.),女,浙江湖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 万方数据 沈雪莹:节与忠:明遗民对明清之际江南女性殉节的书写 59 想观念中,华夷之别和夷夏之防深入人心。而落后的异族竞能打败强大的中原王朝,使得有着无 比优越感的汉族士大夫无比震惊,于是在明清鼎革这一事件中,又平添了一层民族仇恨。加之易 代之际,清军长驱直入,对汉族民众进行残忍的屠杀,更加深了遗民的敌视情绪。 对于明清之际的士人来说,他们亲历了明朝的覆灭,对于“国变”这一事实有着无比的悲愤。 对他们而言,明朝的消逝,是“天崩地解”,是“亡天下”。在明遗民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流 露出他们对亡国的愤慨,对故国的思念。“万古江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从教一掬新亭泪, 江水平添十丈深。”[21“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31以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为表征的遗民心态 表露无遗,成为其精神寄托与价值取向。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是文人儒士的聚集之地,他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