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燕歌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VIP

专题二 燕歌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 燕歌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 2.文题背景 《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写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適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hénɡ pèi wēi yí féi shù jì 撞击 指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与敌军作战 仗势侵犯 半死半生,死伤惨重 深 虚指,多 气节/功勋 男儿本自重横行 美人帐下犹歌舞 玉箸应啼别离后 死节从来岂顾勋 至今犹忆李将军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 壁①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②满炉煨榾柮③,漫腾腾地暖烘烘。 【注】 ①题壁:据《宋诗纪事》卷九十六记载,这是题写在嵩山峻极中院的法堂后檐壁间的诗。本诗选自《千家诗》。②争似:怎似。③榾柮(gǔ duò):树根。 本诗以烧火为喻,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请具体分析本诗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诗可能是一位隐士或一位对世事变化看穿了的士大夫写的。从体裁来说它是咏物诗,格调则近似打油诗,但含意很深刻。 诗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物”(意象)。茅草一旦烧起来极之炽烈,很快就火势冲天,但迅速化为灰烬,“蓦地烧天蓦地空”一句,凝练地展现了这一情态。榾柮则大不相同,它“漫腾腾地暖烘烘”,火势不大,但持久燃烧,持久散发热量。前者是那些一朝得势便气焰冲天,作威作福的轻薄人士的写照;后者是自甘淡薄,甘于寂寞,脚踏实地的人的象征,诗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不同本质,鲜明地表达了爱憎感情。 答案 (1)茅草燃烧前后情况的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2)烧茅草与烧树根不同状态的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突出茅草的轰轰烈烈与树根的不动声色。(3)“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的结果一虚空一实在。(4)对比的运用,使形象更加鲜明,道理更加清楚,给读者的感觉更为强烈。 知识卡片1.作者名片 高適(约700—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高適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作诗加以讽刺诗歌生动地展现了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并借此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 3.文本赏读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高適的《燕歌行》是写边塞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