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改革专题研究》论文,西南沿海某地政府公共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ocVIP

《中国政府改革专题研究》论文,西南沿海某地政府公共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政府改革专题研究》论文,西南沿海某地政府公共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oc

西南沿海某地政府公共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内容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三个阶段1978-1991年改革的酝酿和初步展开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的任务虽已提出,但由于思想不够解放、改革措施不配套等原因,成效不彰;1992-2001年改革的稳步推进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于 文化体制改革重大意义和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仍不够充分;2002年至今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阶段,这个阶段的改革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提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赞同这一观点。使西南沿海某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西南沿海某区被评为自治区第五轮文明城区,A被评为自治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4、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目前,全区有陂塘村海港粤剧团、南康社区曲艺团、北部湾声乐团、青年艺术团、中老年健身队等专门的文艺社团业余文艺团队20多个(其中有5个是村一级的业余曲艺团体),还有6队醒狮队、1队龙队以及新闻通讯组等。此外,有业余创作组30人、摄影组50人、书法美术组40人、舞蹈培训班35人等等。近几年,西南沿海某区各级政府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各种民间文艺团体给予了积极的引导,这些业余文艺团队表演形式灵活多样,迎合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 5、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一是文化服务载体多元化。精心策划“我们的节日”等重大节庆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温暖”等活动,推动城乡文化交流,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近几年来,西南沿海某区利用村镇文化广场,广泛开展了百村农民排球联赛、农民篮球邀请赛、农民卡拉OK大赛、农民健身操比赛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艺表演、文艺晚会,组织了大规模的曲艺巡演,据不完全统计,仅海港粤剧团(A陂塘粤剧团)每年演出即达200多场,创下北海市村级文艺团体献演之最。二是文化服务围绕大局服务项目。从2006年开始,西南沿海某区结合形势和中心工作需要,结合区重大项目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实际,不断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的有效结合,并逐步形成文化建设“服务大项目,建设新农村,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几年来,我们探索开展了“法制宣传大篷车进村”活动、“百村农民排球联赛”、“形势教育影像进农村”、“三通三平三贴近”等一系列贴近农民实际接受能力,贴近群众文化需求,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活动形式鲜活,教育效果明显,得到了各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如2006年针对项目上马,受利益驱动以及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由“三大纠纷”引发的群众性违法事件有所增加的情况,我们组织开展了全面提高农村广大群众的法制素质的“三大纠纷”法制宣传大蓬车进村活动。通过这些文体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品味,让广大群众在求乐中增强法制意识,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西南沿海某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实困境 1、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有限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需求不相适应。尽管全区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以及有社会力量的支持,但由于西南沿海某区是新建区,基础差,底子薄,财力紧张造成了政府投入到文化建设上的资金化事业投入横向比远低于卫生和教育事业投入。2009年以前,按人均算每年不到10元,只能是杯水车薪,而拿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与其他先进地方比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国家缺少刚性政策支持,加之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除文化站人员工资外,区财政直接投入乡镇的文化事业经费不足。乡镇财政能力有限,很难投入文化事业,加之多数乡镇文化站基本没有收入,文化站工作运转难以维持,每逢开展重大文化活动,只能由乡镇政府给予零星补贴,影响了积极性。由于经费紧缺,区文化主管部门及直属专业单位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和辅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群众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等工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2、文化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状况与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西南沿海某区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学校、医院、道路、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或新建,相比之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未有大的改观。目前,区、乡(镇)、村(社区)、户四级文化网络虽已基本形成,但阵地缺失,设施落后。高档次、高品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欠缺。西南沿海某区的三个乡镇中没有一个上规模的影剧院或文化礼堂,全区尚未成立新华书店、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乡村两级文化站(室)建设取得新进展,但离国家的建设标准要求以及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文化阵地和设施设备的缺失,经费没有保障,乡镇开展文

文档评论(0)

hdhca08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