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1.2 儒学的兴起(人民版必修三).doc
1.2 儒学的兴起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重难点突破】
1.本课重点为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及汉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这一问题。并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2.本课难点为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多方涉猎相关材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多与同学交流,请教教师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重点知识整合】春秋——西汉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1.春秋,创立 2.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3.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4.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5.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知识梳理】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
2.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术氛围较宽松
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1)原因:
① 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② 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①焚书: 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②坑儒:警告文化人
(3)评价:
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
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
③消极: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b、使儒学走向低潮
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
3.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儒家思想逐渐复苏
二、兴起的表现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 原因:
(1)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① 政治:王国问题
② 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
③ 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②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
③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④特点:外儒内法
2.影响:
(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4)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B、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教育体制:
(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吉林省吉林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英语.doc
- 吉林省吉林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doc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英语).doc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doc
- 吉林省延边州2012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doc
-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英语第一单元课时作业.doc
-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英语选修七第三单元课时作业.doc
-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英语选修七第五单元课时作业.doc
-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英语选修七第四单元课时作业.doc
- 哲理填空.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1.3 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三).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三).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专题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人民版必修2).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专题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2).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专题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专题4.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专题4.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2).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专题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民版必修2).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专题5.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人民版必修2).doc
-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1-2012学年历史教案:专题5.2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人民版必修2).doc
文档评论(0)